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的决定》,助力我省改善空气质量。
10月24日至26日,记者跟随省人大环保执法检查组和三晋环保行记者团在忻州市采访时了解到,为减少因焚烧秸秆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给老百姓身体造成的危害,忻州市疏堵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我省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2272.58万吨,但秸秆综合利用不充分,导致露天焚烧屡禁不止,既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又影响群众健康、危害公共安全。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为从根本上防治“秸秆焚烧”造成的危害,忻州市一方面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高限处罚,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各种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在禁烧中,忻州市制定了秸秆禁烧县、乡、村三级目标责任制;创新了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建立了各县、乡、村秸秆禁烧和护林防火“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秸秆禁烧长效管理机制。每年全市要组织近2万多人的队伍,参与秸秆禁烧管理工作,形成了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体系。同时,通过量化问责,不断强化“县、乡、村”秸秆禁烧三级主体责任,严厉查处秸秆露天焚烧行为。特别是去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忻州市因秸秆焚烧先后行政拘留3人,党、政纪处分56人,并对原平市分管副市长进行了约谈。对秸秆焚烧行为形成了有效的震慑,进一步促进了县(市、区)、乡、村秸秆焚烧火点监管的责任落实。
不可以烧,那成片的秸秆如何处理呢?忻州市结合实际,堵疏结合,以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为主,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五寨县引入山西亿牧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牧草加工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自筹资金9000万元,国家扶贫资金6000万,政府贴息贷款2000万,政府政策性补贴1000万元,年加工牧草达4万吨左右;定襄县实施了中央资金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项目资金451万元,可消纳秸秆27.9万亩。
今年原平市投资1.14亿元建设的神沐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每年可消纳10-20万亩农作物秸秆或者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10-15万吨,项目主要产品为生物天然气和绿色有机肥。
本报记者张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