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市县新闻

两个合作社和453户贫困户的脱贫故事

  “嘟嘟嘟,嘟嘟嘟……”
  晨光熹微。一辆辆三轮车拉着袋装马铃薯向村外驶出。
  “大庆,今天往哪送?”
  “大同振华蔬菜批发市场!”
  那个叫大庆的司机答完话,一加油门“飞”了!
  这是近日的一个清晨,大同市云州区党留庄乡党留庄村绿圣通专业合作社门口,销售马铃薯的一个场景。
  在精准扶贫攻坚克难中,如何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大同市云州区党留庄乡党委时刻保持让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扶贫第一线,激活精准扶贫“一盘棋”。
  俗话说,手中没把米,叫鸡都不来。党留庄乡党委清楚地认识到,集体经济薄弱甚至空壳,是制约贫困村摆脱贫困和基层党建发展的一大瓶颈。该乡充分利用脱贫攻坚这一契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贫困户如期脱贫。
  该乡党留庄村1128户、2980口人,耕地面积达6300亩。多年来,该村以传统种植为主,各家各户小块经营,农业收入较低。
  面对种植分散,产量一般,收入平平的困窘,党留庄乡党委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的热情,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党留庄村绿圣通专业合作社是由5名党员发起成立的。5名党员每人出资17万元,合作投资近90万元,流转农民土地2000多亩,发展种植黄花1050亩、土豆200多亩、西瓜100多亩、红芸豆600多亩。通过科学管理加上老天帮忙,今年合作社收入满满。
  绿圣通专业合作社实行“622”收入分红模式,“6”是合作社贫困户的收入占比,“2”是村集体留用资金占比,另一个“2”是合作社发展费用占比。
  今年,该村有226户贫困户、705人在绿圣通专业合作社参股,每个贫困户可分到600多元的红利,226户贫困户可稳定脱贫。与此同时,今年该合作社还可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党留庄乡党委在抓好党建促脱贫工作中,还尝试推行“强村带弱村、携手共脱贫”模式,开启村与村之间从“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
  该乡马连庄村和安留庄村两个村无论土地资源、支部能力都较党留庄村弱。乡党委动员党留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泽带头成立了“嘉禾瑞黄花蔬菜专业合作社”,吸收马连庄村和安留庄村共227户贫困户入列合作社社员。
  该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种植黄花、青椒、线椒和绿豆。合作社的贫困户社员依靠土地流转、合作社打工、合作社分红三项收入,今年两村227户贫困户可全部脱贫摘帽。
  “当时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俺不相信能带领贫困户增收。后来听说是党支部牵头,就加入了!如今,俺不仅分到了红利,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还挣了一万五千元。今年脱贫,稳了!”贫困户梁世保说起加入合作社,乐得合不拢嘴。
  “‘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不是党组织简单进入,贴个党组织的标签,而是党组织发挥服务功能,让党旗飘扬在精准扶贫的第一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精气神,也形成合作社发展、村集体增收的多赢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乡村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物质保障。”大同市云州区党留庄乡党委书记薛志军如是说。

本报记者杨晓明 实习记者孙明月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1-05期

  • 第2018-11-04期

  • 第2018-11-03期

  • 第2018-11-02期

  • 第2018-11-01期

  • 第2018-10-31期

  • 第2018-10-30期

  • 第2018-10-29期

  • 第2018-10-28期

  • 第2018-10-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