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庄村是个古老的村庄,在运城市闻喜城西二十公里处,位于稷王山东麓,峨嵋岭南部,因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避难时得遇一陈姓妇女施救,为纪念这位陈氏妇女,村庄遂改为陈家庄。村里有商周时期古墓遗址,也有多处明清时代的窑洞、院落,其人文历史资源非常丰富。
陈家庄村曾是中共稷麓三区区委会、区政府,中共稷麓县委、县政府,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太岳军区三分区司令部的驻地,被誉为河东“西柏坡”。一大批中华民族的精英,如嘉康杰、金长庚、柴泽民等党政军领导干部都曾在这里居住,开辟稷王山革命根据地,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斗争,为晋南地区的解放发挥了巨大作用。1946年至1948年,中共太岳三地委在这里领导组织全区民众,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太岳军区主力,取得了闻夏、绛垣自卫战,晋南反攻,运城攻坚战的胜利,迎来了运城全境解放。2009年9月,陈家庄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6月,被省委党史办命名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定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016年6月,太岳三地委旧址被列为山西省第5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至今,陈家庄还保留有过去的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司令部、宣传队等30余处革命遗址,是我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首批党史教育基地,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闻喜县开发红色旅游文化展示景区及古文化村落的主要节点。
走进有着河东“西柏坡”美誉的闻喜县陈家庄村革命老区,稷麓英烈纪念碑巍然耸立,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抗战历史和峥嵘岁月。
近年来,陈家庄村以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先后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资金900余万元,完成了村庄污水处理、村主干道路面加固改造、连接各景点的环村路、稷麓英烈纪念广场等建设工程,并回收了16处革命遗址,修复了“太岳三地委”“中共稷麓县委会”“晋南土改工作会议大窑洞”等3处革命遗址,完成了“太岳三地委纪念馆”的布展,供游人参观游览,接受红色教育。今年7月1日,陈家庄太岳三地委纪念馆正式开放,馆内陈列展示了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相关资料,讲述了在新中国成立前,三地委带领全区人民奋勇抗战的英勇事迹。四个月来,吸引了全省各地几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广大青少年前来,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传承好红色文化,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对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全面构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大作用。
昔日的陈家庄变换了容貌,但是不变的是革命先辈留给陈家庄村民的红色记忆和精神。“咱们村是革命老区,在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都出了很多的英雄,现在是省里的红色教育基地。我的两个孩子都参加了工作,我经常教育他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珍惜得来不易的社会主义好生活。”村民刘兆兴每次跟游人唠嗑时,都情不自禁地夸自己的家园。
“我们陈家庄村,具有深厚的红色人文资源,新的纪念馆已经建成,前来参观学习、开展活动的人更多了,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把红色传统、革命教育做得更好,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下去;另外我们要抓好磨盘岭的绿化,栽植杜仲树,发展杜仲主导产业,让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书记仇家文告诉记者,他们立足于“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主题,提出了打造红色旅游示范村的新思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及支村委一班人,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改善、生活垃圾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打造红色景区的同时,发动群众在“吃、住、行、游、购、娱”上做文章,发展农家乐、窑洞宾馆,特色农产品销售开发红
色旅游相关产品。这些项目落实后,不仅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还可以解决贫困人口就业,使全村群众共同富裕。
本报记者李若男 通讯员常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