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零点刚过。太原白领张晓晨把早早选好放在购物车里一款“打印机”迅速下单。点击速度够快,30秒内完成付款……可她还是没有抢上店家推出的前一百名付款打对折的优惠活动。
不过,让张晓晨庆幸的是,和这个宝贝一起下单的还有一款刮痧仪,两个宝贝加起来,正好可以享用今年天猫推出的“买400元优惠50元”红包。算下来,便宜了100元。
“爆款秒杀”、“限时抢购”、“巨惠特卖”、“购物返现”……一年一度的网络狂欢“双十一”如约而至,天猫商家早已开始备战促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优惠活动不仅是考验消费者的智商,还在比拼消费者的体力。但是随着活动规则越来越复杂,让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中招”的套路和陷阱也随之而来。
价格猫腻何其多
在进行第二波购物时,张晓晨突然发现一款坐熏仪号称推出的“双十一”狂欢价,实际与平时的价格完全一致。而另一款儿童座椅标价竟比平时的价格还要贵10元。号称“全年最低价”的“双十一”,个别商品售价与平时相同甚至略贵。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这样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
2017年1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当年“双十一”网购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报告显示,近八成非预售商品根本没有便宜。根据调查报告,539款非预售商品中,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十一”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
近日,太原市消协负责人表示,“双十一”期间,消费者切勿被某些虚假宣传、虚假折扣所迷惑,一定要阅读条款,摸清规则,对商品进行前期了解或在不同购物平台和商铺进行比较后再决定。同时,也可保留具体活动细则、订单明细等相关截图,以防商家事后私自取消订单、修改活动详情,致使消费者利益受损。针对“交定金抢优惠券”活动,建议消费者先与店铺了解清楚,交定金后是否能抢到优惠券,如果抢不到定金是否退还,以及优惠券的适用范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理性消费是根本
难道没有经历过价格欺诈、销售陷阱的“双十一”是不完整的?张晓晨说,“双十一”各路促销背后的套路与陷阱太多,无辜的消费者该如何过好这个狂欢节?
据了解,前不久《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开启了电子商务法治的新局面。为引导广大消费者理性购物、合理消费,规避《电子商务法》实施前夕的网络购物风险,太原市消费者协会紧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双十一”要谨慎选择,理性购物,特别是要注意消费纠纷的维权途径。
如果消费者遇到以上网站的消费纠纷可向太原市消费者协会反映。消费者也可先及时与店铺所在的购物平台投诉或向店铺所在地的工商、消协部门投诉。如遇到网络诈骗,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运用相应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自我保护意识很重要
“11月12日,你就会发现前一天你熬夜数秒抢购的东西依旧还是这个价格!”“双十一主要是有些津贴可能便宜一点,不过还是有很多店虚假宣传,我发现了三个。”对于“双十一”是否能买到全年最低价格,消费者也各种吐槽。
面对价格问题,消费者要看商家在开展活动时有没有承诺过价格保护。太原市消协负责人表示,首先消费者要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其次要选择信誉度高、交易量大、消费者好评度高的店铺。
另外,下单前还要确认商品是否属于“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范围。但消费者定做的、鲜活易腐的、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不在网购“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范围之内,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谨慎。
如果“双十一”误买到不合适的商品,一是保存好购物凭证;二是保存好网购凭证及物流信息;三是保存好网上截图,包括宣传图片、聊天记录等;四是保留快递公司的包装,时刻保护自己的权益才是根本。
本报首席记者 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