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记者见到阳高县龙泉镇虎头山村村民王守斌时,他正骑摩托车从王官屯镇北唐窑村垒护墙回来。见到记者后,换掉满是泥土的外衣,热情大方的老王又是让进屋坐,又是倒水,乐呵呵地说:“党的扶贫政策就是好,现在二儿子工作稳定了,孙子的户籍也落了,新房也给建好了,我每天有营生干,生活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现年61岁的王守斌,大儿子和三儿子已成家立业。二儿子本已成家,但是婚后没几年,二媳妇突然不辞离家。村干部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后,多次给他讲国家扶贫政策,从扶志做起,剖析他贫困的“病根”,消除思想顾虑,鼓励他面对现实,正视困难,鼓起生活勇气,坚定脱贫信心。还找熟人带着他二儿子学厨师手艺,同时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
王守斌的思想渐渐有了转变,对新的生活有了奋斗动力,他让妻子在家中经营着十几亩地,偶尔妻子忙不过来他也帮帮,自己重拾以前的垒房基、筑石坝手艺。由于他心细手巧,厚道能干,垒出的石墙石坝坚固美观,深受人们的称赞,后来各小队抢着要老王一起干,老王也越干劲越足,彻底改变了“有活上门都不干”的消极依赖心理。
“现在,我垒石基每天大约有200元的收入,不到四个月就挣了1万元,二儿子在天津的饭店当厨,每月约有3000元工资,一年挣个2万元没问题,地里收入也够3000多元,孙子的户籍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助下也终于落下了,以后上学也有保障,不愁各项费用了。”王守斌向记者说道。
“脱贫致富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事,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只要咱们心里转变过来,往脱贫致富上使足劲,哪有过不上的好日子!”如今的王守斌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满满的。
本报记者 翁剑 通讯员 张建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