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对于53万泽州儿女来说,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奋斗史。历届泽州县委、县政府励精图治,披荆斩棘,不甘人后,勇争第一,改革步伐从起步到追赶,书写了开放合作的崭新篇章。
谋全局,稳增长,综合实力在争先竞逐中阔步向前。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小工业、双文明建设,到90年代的乡镇企业、小康建设,泽州县经济发展始终一马当先、名列全省三甲。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更是大幅提升。2017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2.6亿元,比1978年增长183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6.7亿元,排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3亿元,比1978年增长157倍,总量在全省排名第4,居全市第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2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73元,比1978年增长185倍,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六县(市、区)第一。
上项目,调结构,产业转型在砥砺奋进中步履铿锵。近年来,泽州县大力实施“两带四板块”“四化”同步推进转型发展战略,始终坚定不移上项目,调结构。华昱煤制油、段河瓦斯发电、万鑫顺达光伏发电、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清慧三期、中国青年城、云数据中心加速推进,10大农业园区初具规模,设施蔬菜大棚发展到1800栋。2017年,全县组建了四大投资运营项目,电子商务发展到200家,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新特精”企业,3家企业入选山西民企100强。同时,深入开展“6+1”提标提质行动,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破瓶颈,增动能,改革开放在先行先试中取得突破。40年来,泽州县始终踏着改革的步点,呈现出上下联动、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经济建设领域改革、政治建设领域改革、文化建设领域改革、社会建设领域改革、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党的建设领域改革、党政机构及事业单位改革等七个领域76项改革。农地入市改革在全国领先,获得了国家、省、市高度评价;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成效显著,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表彰;监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放管服效”改革,获百姓点赞,企业叫好。
开先河,搞竞演,全域旅游在大胆创新中高歌猛进。改革开放初期,泽州县旅游业惨淡经营。近年来,不仅成功举办了《谁不说俺泽州好》“魅力乡镇”电视竞演和第二季活动,还连续举办了七届“太行神韵·记住乡愁”泽州乡村摄影展,开通了多条旅游公交班线,形成了远古神话游、星宿观天游等八种旅游态势。2017年,全县共建成农家乐219家,旅游总收入94.51亿元,荣获“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入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叫响叫亮了“古韵泽州·全域旅游”品牌,实现了从“挖煤炼铁”到“挖文兴旅”的重大转变。
惠民生,办实事,人民生活在共建共享中大幅改善。近年来,该县更是通过聚焦“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全力开展“八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2017年减贫2078户5222人,6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积极探索“四联四动”“一清三化”新型城镇化模式,集中供热惠及群众3万余户,煤层气用户占到全县总户数的36.2%。全县林木绿化覆盖率达50.56%,森林覆盖率达36.84%,城镇化率达47.74%。全县公路线路里程2424公里,一元惠民票制公交车覆盖全县600个行政村(社区)。2017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533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97773人。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整合并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582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11279人;失业保险24038人;工伤保险63201人;生育保险28500人。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9.1%。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徐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