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创新引领,山西能投高质量转型发展一路疾行

  • 年产5万吨玄武岩岩棉项目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单线产能最大的岩棉生产线。本报记者 王蕾 摄

  •   中国-乌克兰玄武岩新材料创新研究中心揭牌,聘请乌克兰专家来研究开发更多玄武岩纤维新产品;年产5万吨玄武岩岩棉项目投产,一跃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单线产能最大的岩棉生产线;装配式建筑(大同)产业园区开工,倾力带动大同及省内建筑业全产业链的发展……11月10日,山西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投公司”)一口气交出三张“亮眼”成绩单,吸引了各界关注的目光。
      近年来,能投公司对标国家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我们将通过引进专家、提升技术、改革创新等举措,研发一批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为全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增添新的发展动能。”能投公司董事长武强表示。

    人才——引得来也留得住,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初冬的大同冷风刺骨,能投公司旗下山西晋投玄武岩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玄武岩公司”)的厂房内,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却让人忘记了冬天的寒冷。只见一台橙黄色的机械手正在两台青蓝色的包装机旁持续工作着,有规律地将包装好的玄武岩岩棉成品一包包放到运输车上,不到一分钟,一车成品摆放完毕。
      “把玄武岩经过高温溶解,通过离心机喷成纤维,平铺在生产线上运送至固化炉进行固化,再依据不同的用处切割成不同的大小形状,岩棉就生产完成了。”玄武岩公司的董事长姜厚文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的离心机和固化炉都是国际上相当先进的设备。
      因为是无毒无害的环保材料,记者便用手摸了摸刚刚“出炉”的岩棉板,米黄色的岩棉比普通棉更有韧劲,整块岩棉板压得非常厚实。就是这样一块貌似普通的岩棉板,却属于A级防火标准,即几乎不发生燃烧的材料,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消防、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工业4.0’的该项目具有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特点,它将普通的‘石头’生产成高端产品,可谓‘点石成金’。”姜厚文表示。
      “现在周边市场已供不应求,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15亿元,利润3000余万元。”谈起项目未来的效益,能投公司旗下山西省经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永安表示。
      培育新动能根本靠人才支撑。近年来,能投公司先后引进4名院士到大同玄武岩基地工作,获得了发明专利3项及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参与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4项。今年9月,他们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未来我们将努力打造以岩棉、织布、板材、桥梁护栏、光伏支架等产品为主的世界一流的玄武岩新材料产业集群。”武强表示。

    技术——越过硬越有底气,着力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如今,走进正在建设中的泰瑞城,看不到想象中尘土飞扬的工地,更听不到机器嘈杂的轰鸣,你会发现过去让城市管理者头痛的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平衡问题,在这里已经被完美解决。
      泰瑞城正是能投公司所属的一个房地产项目。事实上,它作为我省首例装配式建筑房地产项目,已成为全省绿色建筑行业的示范工程和明星产品。
      记者了解到,装配式建筑简而言之就像搭积木一样,将所需构件在工厂预先制作完成,再运到施工现场把这些梁、板、柱、墙进行组装。当然,组装时会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浇筑,以保障拼装房的安全性。这种建筑在欧美及日本等地区已被广泛采用。
      由于具有“节时、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特点,国家及我省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产业。2016年,仅用39天的时间,能投公司就在阳曲县落地了全省首家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并已于去年9月正式投产。今年,该公司又率先在大同完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奠基。
      “我们共在全省规划建设8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目前晋城、临汾、晋中等地装配式建筑园区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中。预计到2022年,将形成年1500万平方米装配能力,实现收入50亿元,利润5亿元,真正成为山西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推广者。”能投公司总经理于喜东告诉记者。

    创新——谋发展更谋未来,提质中汇聚强劲前行动能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一行又冒雨来到位于我省忻州原平市的、能投公司与德国企业合作建设的生物质能项目施工现场。乘着夜色,脚踩泥泞,记者看到依然有中德双方的工作人员在冒雨施工。
      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去年12月开建的全省首个国家规模化生物质能工程试点项目,总投资1.14亿元,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
      延续一贯的高标准、高技术风格,能投公司今年9月与德国恩威泰克公司计划在全省共布局21个生物质能及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项目,并积极推进世界先进的生物质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山西综改示范区落地。
      事实上,创新驱动已经成为能投公司近年来推动转型的重要路径,该公司目前已拥有1个玄武岩纤维院士工作站、1个大麻纺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煤层气开发利用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个省级双创基地和1个省级众创空间。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创新已成为国内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标”。记者采访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能投公司要把创新融入一切工作,始终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决心。这个大踏步走在创新道路上的企业,正焕发出新的动力和活力。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1-13期

    • 第2018-11-12期

    • 第2018-11-11期

    • 第2018-11-10期

    • 第2018-11-09期

    • 第2018-11-08期

    • 第2018-11-07期

    • 第2018-11-06期

    • 第2018-11-05期

    • 第2018-11-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