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治11月18日讯(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李波 李倩涛)今年以来,长治郊区针对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的需求,积极实施“四大工程”,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引导工程”。长治郊区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产业转型的重点,引导民营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组织民营企业外出学习考察,对接合作,进一步壮大优势企业群体,目前先后有科力机械、东明光伏、布劳恩电梯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
“双创基地提升工程”。长治海鸥双创基地目前已入驻小微企业100多家,年创产值3.5亿元,吸纳劳动力2000多人,以升级为省级示范双创基地为目标,目前该基地正稳步上规模、上水平,充分发挥海鸥装备制造业服务窗口平台的作用,为周边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人才、技术、项目、管理等专业化公益服务;与此同时,长治鲲鹏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目前已有20余户以机加工为主的创业企业入驻,吸纳社会劳动力300余人,进入下半年,该基地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未来可提供标准厂房41050平方米,可承载60家中小企业研发创业和初期运营,将形成以市场为导向,集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基地。
“小升规企业培育工程”。长治郊区把“小升规”企业作为增加民营经济总量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规下企业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和培育机制,组建微信群,定期召开调度会,完善培育库,将“小升规”企业纳入重点监测企业直报系统或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月报系统,实行动态监测,及时解决难题。今年,昌山墙体、双剑颗粒、鸿洋海鸥、锐帆机械四家企业已纳入“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另有晋宁化工、东宁熔剂纳入了“小巨人”培育库,民企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长治郊区继续实施“银河培训工程”,积极安排企业家参加“优秀企业家赴清华大学素质提升班”,在课程设置上,新增设合规管理、企业上市、一带一路、贸易出口等课程,聘请著名教授和专家授课。同时,稳步开展中小企业高级经理人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受训人员达到5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民营企业家及管理层队伍综合素质。
截至目前,长治郊区民营经济运行企业总数达3948家,其中,大型企业2个,中型企业69个,小型企业248个,微型企业601个,个体工商户3028户,前三个季度,郊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1.1亿元,营业收入完成262.21亿元,此两项分别占到全年任务的77.1%和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