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高县,提到罗文皂镇管家堡村,那可是闻名遐迩的“粽子专业村”。提到该村村民师占,那可是粽子大王,是粽子的专业户。
曾经还是贫困户的师占,如今早已达到小康生活了。这几年,一个个小小的粽子,不仅让师占摘掉了“贫困帽”,而且使他“日进斗金”的梦想实现了!
“一个粽子卖一块钱,一天平均包600多个,净挣个三四百块吧!”近日,面对记者的询问,没等师占说话,他的妻子就抢着说,“我们现在包粽子卖粽子是主业,种地是副业。”
“一天能挣个三四百,一月挣个万数来块,一年估计收入个十来万元吧。”谈到收入,不善言辞的师占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碰到旺季,忙不过来,我们都得临时雇工人。今年端午节前后,每天包4000多个粽子,最多时一天就赚2000多元。”他的妻子兴奋地说。
“就端午节前那几天,那是最忙最挣钱的时候,他们都是几十几百地给人们送,白明黑夜不住头,你说得卖多少?”管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师宏祥也不时打断一句。
“现在村委会大力支持我们村的粽子产业,成立了合作社,给我们提供先进设备,还负责销路,有粽子这个‘金饭碗’,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听得出,师占是肺腑之言。
师占今年47岁,一家4口,一儿一女,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收入微薄,家庭经济困难,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以来,在村委会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和激励下,师占开始返村通过粽子产业走向了自主脱贫的道路。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技术,硬是闯出一片天来,2016年实现脱贫,这两年,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户。
谈到今后的打算,师占说:“我们会继续包粽子、卖粽子,把粽子产业做大做强。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上级对我们的帮扶,我们也会继续带动其他贫困户,帮助他们共同致富。”
本报记者翁剑 通讯员卢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