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我家的三只公鸡已经长到六七斤了,我想把它们卖了!”
“好的,我回市里时,把它带上。”
……
灵丘县石家田乡鹿沟村第一书记王永恒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找他办事。
自从2016年动员全村人养鸡以来,他就“摊上了事”。全村20多户人家的鸡蛋和公鸡销售,甚至是杂粮的出售,他统统揽下了!进家取货,入户给钱,联系买家,他俨然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间“小贩子”。
“他帮我们卖鸡蛋常年都是一个价,一斤10元。装车时就秤好了,路上碎了,卖的价格低了,他都是自掏腰包补,决不让村民们受损。事实上,俺们的鸡蛋市场上最高价时也就10元,淡季六七元钱!他帮我们出售绝对不是为了挣钱!”村民们说。
“只要能帮乡亲们把鸡蛋和鸡卖了,大家增加了收入,我劳累点贴几个钱,心里也舒坦!”每次面对村民们的感激,王永恒总是这样回答。
在鹿沟村,先前村民也养鸡,但只养三两只,养得多了,鸡蛋卖不出去。但是,从2016年开始,基本上家家养鸡,多的40多只,少的也有10来只。一年下来全村常住人口,户均增收2000元。83岁的老人尹玉花养了40多只鸡,她高兴地说:“我这么大岁数还能挣钱,这得感谢王书记!”
鹿沟村地处灵丘北山区,全村94户,人居耕地少,居住环境差,很多人搬离了村子居住,常住人口30多户,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作为市检察院的一名干部,王永恒2015年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长的身份走进了该村。
接下来,鹿沟村的变化进入了进行时:
2015年,王永恒四处张罗,筹措了8万元,将村西山泉引入了村进了户,解决了吃水问题。
2016年,他筹措资金12万元,为村子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使山村里的街道,黑夜不再黑得可怕。
2017年,他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多次联系大同市华缶建设集团扶贫赞助,为鹿沟村捐赠产业扶贫款30万元,再加上单位的资助,合计120万元,建起了肉猪养殖场。从此,村子里有了自己的产业。
“按说,作为第一书记2017就到期了,单位考虑到他干得不错,对村子又非常熟悉,想让他继续担任第一书记,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同事李玉祥说。
一刻也不闲着,总是在想着办点事,这是鹿沟村人对王永恒的评价。
针对村民们看病出行不便的问题,他每年两次联系市级医院进村为村民们义诊。
“我们村里人,一年到头,几乎家家不买大米、白面、油,但这些东西家里不缺,王书记发动社会爱心人给予帮扶,让我们心里暖乎乎的。”村民郄福海说。
山村偏僻,老人多,文化活动十分匮乏。“村子里一年不见人,没声音!但自从王书记来了后,每年阴历七月,村子都要热闹一场,王书记邀请周边乡村的文艺队进村汇演,那一天,我们可心宽啦!”村民赵宽说起来,难掩内心的激动。
“养猪场资产收益的分红金已经到位,我们正做分发工作呢,今年全村脱贫了!”王永恒边忙碌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杨晓明 通讯员王鹏 马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