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华风晋韵

水墨丹青皆有道

  在百花齐放、人才济济的书画界,乔金虽然不算是炙手可热的名家大师,但他却凭借着多年勤奋的潜心专研和过人的思想感悟力,在新时代书画界文人画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初冬的下午,记者拜访了乔金先生。
  从山西大学的学友开始闲谈,才知道青年时期的乔金在执着考入山西大学艺术系之前,曾在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众所周知,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会给一个人打下最扎实的文学功底。正是这个原因吧,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和深入的潜心专研,乔金领悟到中国书画者不应仅是装载文化和技法的器物,而是在艺术与人生的双重积淀下,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并有所创新。
  观赏乔金的画作,山水素描蕴藏的匠心独具,人物肖像饱含人文关怀,水墨花鸟富有深厚情感。能够做到下笔时胸有成竹的境界,得益于乔金先生多年来用功勤勉,不但深得传统笔墨之程式,而且不吝啬脚步,反复深入实地进行考察,感悟生活和自然。
  他画牡丹,曾在牡丹园中一呆就是一个季节,牡丹花开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曾错过。他甚至说,他还曾听到过牡丹花开的声音;
  他画葡萄,在新疆著名的葡萄沟里临摹长达20多里的一个支架,从此明白了见识的必要性;
  他画肖像和景物,画得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和风景,他认为作品感动了画家本人,也会感动观众。
  感悟自然,使自己的心灵趋向纯粹与清净,自觉地与喧嚣的时流和各种世俗习气保持距离,沉住气,下功夫,对景写生、饱游沃看。乔金说:“在绘画领域,下功夫是正常,不下功夫就很容易被看出来。”乔金从艺术实践的点滴中积累,继承传统,在传统国画的世界里深耕,使自己的作品风格面貌不是寄生在传统或当代样式上,而是从自我形成中生长起来。
  清代画家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主张对中国画坛影响巨大,乔金作品《花潮》由两张六尺宣纸拼接而成,细部是地道的笔墨功夫,整体又是时代的大背景,潮水运用了洗衣粉这样的创作材料,作品笔墨意境皆在,自出机杼部分又增添了时代色彩。笔墨当随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画产生新的艺术表现大概如此。
  乔金人生阅历丰富,但最爱的是做传道授业的一名老师。他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关系,不只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教师的天职是带领学生去寻找水源。他的苦心收获了应有的回报,在历年的学生评教中都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
  乔金在山西大学开设的全校公选课“文人画欣赏”很受学生欢迎,网上一经公布,往往稍慢一步就报不上名。授课内容从“琴、棋、书、画、诗、酒、花”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内容丰富,表达生动,深入浅出,听他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乔金认为:传统的中国画笔墨语言不只是一种技巧,应该是文化修养、审美趣味的展现,绘画创作是需要理性的纲领和哲学思想作统帅的,文学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中国书画家的功夫,是体现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之中。所以乔金授课会用唱歌来表达绘画中线条的律动,操习古琴来感受水墨的意境。学生经过几年学习之后,文学修养得到提升,琴棋书画有模有样。
  言传身教,乔金的多幅画作如牡丹、葡萄等入选《中国画牡丹画库丛书》、《名家百画丛书》、《新编花鸟画谱丛书》等几套画谱,这些画谱作为教材在各高校中广泛使用。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画特别注重格调的高下,画要蕴含有“书卷气”,乔金画风清新韵致,其意境高古渊雅并具时代新意,不但延续着中国文人画的优秀传统,而且具有对自然的直接体验以及对诗意的不自觉追求。从乔金身上看,中国书画家的功夫,是体现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之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就是书画家的精神乐园,只有回归到我们独一无二的精神家园,这样的艺术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艺术作品的生命才能不朽。

本报记者王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1-27期

  • 第2018-11-26期

  • 第2018-11-25期

  • 第2018-11-24期

  • 第2018-11-23期

  • 第2018-11-22期

  • 第2018-11-21期

  • 第2018-11-20期

  • 第2018-11-19期

  • 第2018-11-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