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够光荣脱贫一是靠党的好政策,二是靠自己双手勤劳奋斗,凭着一股子倔劲发展壮大养猪业,收入持续增高!我希望咱村的父老乡亲能够不辜负党的好政策,勤劳致富、自力更生、自主脱贫。只要好好干,没有甩不掉的穷帽子。”11月15日一大早,在新荣区破鲁堡乡栗恒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脱贫户张建华讲述脱贫经历。
今年65岁的张建华,几年前建档立卡时因病被列入贫困户。近两年来,张建华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加上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帮扶,大力发展养殖业,现已养羊80只,家庭人均由过去收入3200元以下增加到人均10000元以上。
“自己脱了贫,把经验讲给村民听,让大伙一起脱贫。”张建华夸赞道村里的文明实践站。
今年以来,新荣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为具有理论宣讲、产业发展、科学技术、道德规范、医疗健康、便民服务等功能齐全的群众“家门口”的亲民便民惠民阵地,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作用,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产业大户”向群众讲授产业由小做大的历程、发展产业的经验、产业带来的效益,鼓励产业大户与贫困户结对子,为脱贫想法子。“驻村干部”向群众宣讲各类惠农政策等内容;“农技专家”开展蔬菜、劳务、林果、养殖技术培训;“医疗专家”为群众带去医疗保健、健康养生等知识;“法律专家”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乡贤模范”开展树文明新风宣讲,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达到群众“听得懂、易接受、能认可、受欢迎”的目的。
此外,新荣区还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各种活动,结合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实际需要,充分运用本地资源,通过课堂式集中讲习、互动式分散讲习、全媒体网上讲习,把文明实践场所搬到田间地头,把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用接地气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建成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凝心聚力的阵地、脱贫攻坚的课堂。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在新荣的土地上,上深涧村党支部采取自编自演小合唱、诗朗诵、三句半等方式,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扫黑除恶等知识。芦家窑村过去是区里有名的上访村和后进村,通过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阵地筑牢,组织的战斗力开始彰显,干部群众的信心、决心、干劲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引进种植了黄芪和木耳。村里修缮了道路,建起了党员活动大院、村民活动室,房前屋后进行了绿化……村容村貌变了,村民的精神状态也变了。 (张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