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泥腿子、城市的下岗工、创业的大学生,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睿智的思维,勇立改革发展的潮头,在众多行业领域圆了他们的“老板梦。”
从关闭集市贸易到恢复城乡小商品市场;从视为“投机倒把”到允许个体经商;从鼓励、扶持、适当发展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
改革开放40年来,阳泉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非公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复苏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春雷一声响,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打开了。次年4月,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
“当时发展个体经济,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下乡知青回城的就业问题。”时任市工商局局长的周维发亲历了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过程。
今年62岁的原兴隆集贸市场的老商户李忠卫,谈起当年从事个体经营感触颇深。当年,他背着家人跑到工商局办了个营业执照,试着开始从石家庄往阳泉倒卖小商品,一个月就净赚了100多。“这在当时可是不少的收入哩。”李忠卫笑着说。到后来国家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做得越来越大。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党中央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任市工商局个体私营经济管理科科长的王斌武说起当时的情景,非常兴奋。“这一重要论断是十五大精神中最震撼人心的内容之一。”王科长说。
随着阳泉市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地,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新的突破。“八五”期间,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16.2%和16.5%,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9%。几度风霜洗礼,几番苦海觅渡,阳泉个体私营经济终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异军突起。
非公经济在市场化的变革中发展
陈朝荣,1982年从浙江挑着竹篮来阳泉从事眼镜生意,一干就是12年。从地摊到拥有门面,从单卖眼镜到加工、验光、配镜一条龙,他深切地感受到了阳泉经营环境的宽松。
个体经济的兴起,催生着市场的发展。
1978年12月,全市城乡放开集市贸易。1982年5月,阳泉第一座工业小商品专营市场开业。
1983年,国务院发布《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1986年12月,兴隆集贸市场建成开业,成为晋东地区最大、功能最全的集贸市场。
“集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活跃了个体经济。”曾任市工商局市场管理科科长的郑继泉介绍,兴隆集贸市场建成后,迅速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集贸市场的样板。到1991年的五年间,阳泉全市集贸市场迎来了建设高潮。城区四季春市场,矿区赛鱼市场,郊区桥上市场,平定常青市场,盂县集贸中心等相继建成开业。到1993年底,全市集贸市场总数达到60个,成交额达2亿元,“可以十天不到国营商场,不可一天不到集贸市场”成为当时百姓的口头禅。
伴随着集贸市场的红火发展,阳泉市于1994年召开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动员暨表彰大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专门发来贺电。陈朝荣是受到表彰的20名先进个体私营经营者之一。
盂县民营企业家武本有谈起自己的发展,感慨万分:“是党的好政策解放了我,我才有机会放开手脚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阳泉市商业经营方式和业态发生重大变化。1999年9月,阳泉首家、山西省第二家超市——华龙超市开业,全新的商业模式让人耳目一新。之后,民营新世隆超市、外资沃尔玛超市相继落户阳泉。
工商注册登记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80204户。其中:个体工商户57892户,私营企业16299户。
2018年9月14日,山西百强民营企业出炉。华通路桥、南娄集团、志远集团等一批企业名列榜单。而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也落户阳泉高新技术园区。大型民企顶天立地,小微私企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非公经济在商事制度改革中壮大
2014年3月1日起,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开始实施,阳泉市拉开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帷幕。
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住所登记手续简化,推进证照合一,“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全面推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企业名称库全面放开,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等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改革红利不断释放,非公经济发展再注新的活力。
2015年10月,“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在阳泉市全面实施。10月8日,阳泉市元承建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办理了该市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2016年9月,商事制度改革再次提速,“三证合一”升级为“五证合一”。10月1日,又顺利实施了个体工商户的“两证整合”改革,工商登记更加便利。
2017年8月,全市逐步有序推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10日,副市长潘海燕为阳泉善龙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首张电子营业执照。
如今,“30证合一”已经在阳泉市实施,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阳泉市积极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到目前,已将全部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或取消。企业登记提交材料齐备,符合法定形式的,可做到当场办结,“最多跑一次”。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随着阳泉市全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频频落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构建,创新活力竟相迸发,阳泉民营经济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顺势而上、乘势而起、再铸辉煌。
本报记者 郭强 张文华 通讯员 王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