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市县新闻

杨艳红:让四个“黑娃”变成“白娃”

  “我的四个娃终于有户口了,娃们再也不是‘黑娃’了。谢谢杨书记给我家办了一件大好事。这以后娃们上学可以去城里,医疗保险也可以交了,出个远门也方便了……”
  12月14日,方山县圪洞镇高家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新平的妻子曹艳怀,从帮扶干部杨艳红手中接过孩子们的户口簿时,连声道谢。
  事情还得从十八年前说起。2000年,家境不好的李新平从云南“捡”回一个媳妇。因为媳妇户口一直在云南省凤庆县河东村委会大寨子组,因此二人的结婚手续一直没办。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生育了四个孩子,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转眼到了上学年龄。在办理入学手续时,李新平惊觉,孩子都没上户口。
  他赶紧找村委会想办法,最后由村里出面和村里的学校协调,先让孩子上学,户口以后再说。不料这一拖就是好几年。期间,虽然村委会一直帮着跑办,但涉及繁琐的手续和亲子鉴定费用,一直未办成。
  2018年3月,方山县交通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杨艳红驻村结对帮扶李新平一家,第一次上门走访。
  “二间一层平顶红砖房,一张床一个土炕、一台旧电视和旧冰箱是他们全部家当,看了真令人揪心。”杨艳红心痛地说。
  她说:这个简陋的家最值钱的宝贝是四个小孩,11岁的大儿子李小龙和8岁的二儿子李耀龙均在本村小学就读,4岁的三儿子李智龙和2岁的长女均未上学,天真的孩子们在门口玩泥巴做游戏。
  杨艳红觉得李新平家最大的问题还是四个小孩上户口的事。于是,她积极行动,跑镇政府、派出所等部门,多次沟通交流,商讨解决办法,但得到的结果还是只有一个:要随父亲上户口,必须做亲子鉴定作为上户口依据。
  随后,杨艳红经多方打听得知,做亲子鉴定机构有很多家。上门服务价格要比去医院做费用会高出一倍,于是她和爱人王永强带着8岁的女儿利用星期天多次往返于方山和太原。在夫妻二人找亲戚、托朋友和给鉴定机构人员讲明贫困户贫困状况和急需鉴定报告的原因后,最终太原一家鉴定机构上门开展取样工作。
  李新平一家漫长的等待,最终在杨艳红的帮助下,于12月8日成功完成户籍信息系统录入。拿到迟到近十多年的户口簿,结束了“黑户”的历史。
  李新平的妻子曹艳怀高兴地说:“艳红是我的帮扶人,更是我的好妹子。因为我家穷,做亲子鉴定的5000多块钱也是她出的。不止这些,她还花了1000多元为我家换了窗户上的破碎玻璃,刷了窑,买了床单……”
  眼下,杨艳红又开始为孩子们申请教育扶贫补助。杨艳红说:“钱对于这个家庭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未来!”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肖继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2-22期

  • 第2018-12-21期

  • 第2018-12-20期

  • 第2018-12-19期

  • 第2018-12-18期

  • 第2018-12-17期

  • 第2018-12-16期

  • 第2018-12-15期

  • 第2018-12-14期

  • 第2018-12-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