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只有从不尝试新事物的人,才能永远不犯错。
关注国际创新教育的家长,大都听过一个说法——“芬兰教育全球第一”。虽然近几年,围绕此观点的争议颇多,但芬兰的成功却毋庸置疑——一个有趣的数据是,美国和平基金会每年会从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对全球178个国家做综合评比,排出“失败指数排行榜”,芬兰已经连续七年排最后一名。
可是,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案例却是——这个以“成功”著称的国家,竟开创性地设立了“国际失败日”,致力于把“失败教育”渗透到芬兰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普及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自2010年,“国际失败日”(Day of failure)成立以来,每年10月13日,芬兰人都会鼓励全世界人民“自曝己短”,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摆脱对于失败的恐惧。他们甚至在官网上列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失败指南”,教人们如何“失败”: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地失败一次;把你的失败发布在twitter或instagram上,分享的同时,尽情为其他同样经历了失败的小伙伴点赞;把你喜欢的男孩或女孩约出来;在youtube上搜索“失败”;在Facebook上分享你今天遇到的一件囧事,越让你尴尬的事情越好;从你的失败中学习!依照上面这份“失败指南”,芬兰在社交媒体上打卡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的,“晒失败”变成了全民流行。且这种流行意义深远。
大多数学校只教育孩子避免失败,必须成功,却从未想过,成功和失败从不对立。这个节日便是要向人们重申:失败就是创新的一部分,它不应该是消极的。
在“国际失败日”期间,Aalto大学也会联合其他院校,邀请知名企业家来分享奋斗史——特别是那些失败的经历。比如《愤怒的小鸟》的出品公司Rovio就分享过自己在研发出这款现象级产品之前,共研发了52款失败的游戏,差点把公司搞破产。
最有意思的事情往往并不是成功本身,而是在成功路途上的艰辛成长与蜕变。芬兰的孩子普遍从4、5岁起学习滑雪——这是芬兰最传统的运动之一,而他们的第一堂滑雪课,就是练习跌倒。教授孩子某项运动时,我们总是下意识想知道:要怎么给孩子传授正确的动作,才能防止他们受伤和跌倒呢?但芬兰人的思维是反过来的,他们希望孩子先搞清楚一点:跌倒是最正常的事情。
芬兰老师会亲身示范:整个人倒在雪地上后,然后一步一步爬起來。接着,一声令下!十几个孩子就会听话地倒在地上,四脚朝天,跌得可真实了!大家会轮流跌倒,气氛特别欢乐。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跌倒之后如何爬起来的正确姿势,更学到了对整个人生而言都非常宝贵的一课——人生就像滑雪,充满意外和挫折,跌倒很正常,只要勇敢地爬起来,就好了。
芬兰人的“失败教育”可以说是用一个极端去击碎另一个极端——当这个世界越来越迷恋成功学,适时地让孩子主动尝点小失败,才能鼓励他们走出舒适区,积极试错,从而收获更多可能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失败乃成功之母”,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孩子们不计较成败,或者说,不害怕失败,他们也就能轻装上阵,不会为常识所限制。“完美”从不存在,一路坦途更是乏味,不妨向芬兰人学习,让“失败”二字轻松一点,毕竟,懂得赢的人何其多,输得起的人何其少,但恰是后者才能迎来真正的成功。
(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