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财经·综合

联合的力量

—— 临汾市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扫描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创新”要求,就是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一新的形势,就是随着当前经济和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各类园区、商圈市场、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各种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导致党组织设置形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所以,党组织设置创新就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完善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消除空白点和盲区,及时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才能确保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才能保证党的组织体系的整体性,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
  为适应新的形势,临汾市委在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模式1:浮山厨师培训“业缘”党建联盟

  浮山是传统的厨师之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现有浮山籍厨师近万人。基于这一实际,浮山县立足厨师培训产业,打破原有地域区划,依托厨师培训基地,建立了厨师培训“业缘”党建联盟。
  该联盟是一种怎样的架构?就是紧紧围绕与厨师行业相关的职业中学党支部、厨师协会党支部,吸收培训学校和参训学员中的党员,探索成立多元党建主体参与的联合体组织,作为推动厨师培训党建工作的议事机构,负责联盟内各类党建主体间的统筹协调。
  在组织架构上,选派县非公和社会组织工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党建联盟书记,县社会组织党总支、总工会党支部、职业中学党支部、厨师协会党支部抽调专人担任兼职委员。在每期培训班上成立临时党支部,确定一名党员作为联络员,负责培训期间党员的学习、活动和形象展示等具体工作。同时,结合厨师职业和活动特点,在外派团队、集中流动区域建立“业缘”临时党支部,确保厨师、党员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厨师培训党建联盟激发了行业领域党建工作活力,闯出了创新“业缘”党建设置的新路子,推动了行业领域党建全面进步。

模式2:永和县的产业型和项目型党组织

  永和县阁底乡依托红军东征纪念馆、乾坤湾等旅游资源,将东征、奇奇里等5个村整合组建旅游产业联合党委;坡头、打石腰等乡镇在高速公路、光伏电站、易地搬迁安置点等重大扶贫项目建设工地组建了临时党支部;芝河镇后桑壁村撤并到官庄村后,联合组建官庄村党总支。目前,全县共组建产业联合党委4个,在重点项目工地成立临时党支部8个,在撤并村组建联合党总支4个,覆盖7个乡镇,涉及党员650余名,在全县上下正形成组织设置牵引,统筹各方资源,聚力中心任务,合力攻克贫困的党建新格局。
  这些新型党组织,由乡镇党委管理,负责把方向、管大局,但参与不干预、协办不包办,切实发挥企业专业优势和党组织政治优势,实现党委、企业、农户目标同向,共赢发展。
  新型党组织的创建,为基层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人员搭建了平台,拓宽了培养、发现干部的渠道。两年来,4名乡镇党政正职全部从基层一线产生,6名乡镇干部被提拔到重要岗位,34名基层干部被列为后备干部,38名致富带头人被吸收为预备党员,4名产业联合党委企业负责人、30名基层党员干部、20个基层党组织被县委表彰。
  特别是通过创新基层组织设置,乡村资源全面整合,发展力量不断凝聚,政治功能得到强化,基层组织力明显提升,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苹果产业联合党委通过“四个统一”,带动农户334户,贫困户281户,户均增收约5000余元;旅游产业联合党委,依托党员教育培训项目,承接省农科院、省焦煤集团等10余家单位1200余人次的委托培训,实现营业收入105万元,带动1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坡头乡易地搬迁党支部,带头搞好宣传发动,化解矛盾纠纷,做到零上访、无事故。

模式3:安泽县小飞田园综合体

  安泽县府城镇小黄村、飞岭村和大黄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于2016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阻碍产业发展的问题,比如,在探索发展过程中出现景点雷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用工工资标准不统一、产业规模小不统一等难以调和的矛盾,严重影响村集体产业的发展质量和速度。
  为此,府城镇党委建立了“党建联合体”,将党组织建在产业上,统筹推进小黄村、飞岭村和大黄村发展“田园综合体”,成立了“小飞田园综合体党委”,由该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董德良兼任联合党委书记。
  “联合党委有统筹推进、共建共用、资源共享、整体联动的组织优势,”安泽县委书记李强向记者介绍,“按照统一管理、共同受益原则,基本解决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组织联建、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村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
  联合党委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在“田园综合体”内开启“党建(村委)+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新模式,把基层组织、市场与群众紧密联合起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落地见效。
  旅游发展起来,飞岭村村两委考虑的是游客来看了玩了吃了,要是能再买点土特产就可以给老百姓增收了。村里决定发展大棚,种植无籽西瓜。
  张振艮是个贫困户,也是张建福包联的贫困户,2018年,张建福把两个大棚交给张振艮来种,2018年收入增加了一万多元,又把空闲的三间房简单装修后办起了民宿,收入3000多元。
  飞岭村党支部副书记卫红琴种植了两个葡萄大棚,“当初搞葡萄大棚时,也是出于咱是党员干部,要带头去做。如今葡萄已经挂果,来的游客都反映不错,虽然没有挣到钱,但当初的投资基本上已经回了本。”这也给了她继续做好大棚葡萄采摘园的信心。

本报记者 李宏亮 靳淑琴 通讯员 张志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1-06期

  • 第2019-01-05期

  • 第2019-01-04期

  • 第2019-01-03期

  • 第2018-12-28期

  • 第2018-12-27期

  • 第2018-12-26期

  • 第2018-12-25期

  • 第2018-12-24期

  • 第2018-12-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