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是远近闻名的“煤铁之乡”,改革开放初期,依托煤铁资源优势,该县以煤炭、冶炼、铸造“为主的1600家”五小“工业蓬勃兴起,但是,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1995年4月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视察晋城,途经大东沟镇时指出:“发展冶炼生产,一定要搞好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同年6月7日,《人民代表报》以《垃圾堆上的“富翁”》一文,披露了泽州县小冶炼污染问题。
从此后,全县引以为戒。1996年,泽州县在工业发达的巴公、高都、南村、大东沟四个乡镇,设立四个中心监理站,每年都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让生态环保意识入企、入户、入村。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县环保部门的牵头下,该县推出“三个不准抓入口、三个淘汰抓出口、三项技术抓改造”的“三三三”工作机制,先后取缔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土小企业1100家,停产治理326家,限期治理180家。全县连续三年推广沼气秸秆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使602个村、48759户居民使用上了清洁能源,引导100多个村建起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了长河、犁川河、巴公河等35.5公里的河道治理。
同时,配置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散红外测油仪、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等138台精密检测仪器设备,建立水室、大气室、原子吸收室、天平室等10个功能实验室,建起空气质量日报站,积极开展饮用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噪声等三大类61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项目。
近三年来,泽州人更是迎难而上、铁腕治污。全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原则,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组织部长和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组成的“攻坚指挥部”,下设工业排污管控办、煤炭与油品管控办、扬尘油烟管控办等8个专项办公室,构建了“三网支撑、四级联动、一线贯穿”的网格化监管架构,并以移动执法APP贯穿“三网四级”,实行网格化动态监管“一台一牌一图一表”制度。
创建了企业家微信群,开通了泽州环保微信公众号,设立了环境违法行为奖励举报专线,规范开展排污单位现场监督检查、落实中央环保督办交办问题、双随机监管等执法工作,采用现场检查、取证、监测、立案一体化执法,按日计罚,严厉打击环境违法排污行为。仅2018年,就立案查处了292家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并停产限产4案,查封扣押26案,向公安部门移送7案,行政拘留8人。
围绕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点行业提标、运输结构改善、面源污染防控等七方面工作,扎实开展整治“散乱污”企业,治理煤矸石、固体废物、VOCs,管控禁煤区散煤等13个专项行动。完成“禁煤区”41119户清洁供暖。新建了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和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取缔了204家“散乱污”企业。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5家企业完成改造,71家铸造企业完成混砂、熔炼、浇注等工序的深度治理,20家企业完成车间加装二次除尘装置,99家涉及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完成整治,149家涉煤企业物料堆场完成全封闭改造。
全面实行“河长制”,完成23家生产矿井外排废水达地表Ⅲ类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对8家化工企业执行严格排放指标管理。组织实施了石淙头人工湿地项目等小流域改善项目,积极开展巴公北河、泽源河、背荫河、南村河河道内垃圾和河床清淤工作。59家加油站完成地下油罐防渗提标改造。新建了7个生活污水处理项目,4个乡镇采用PPP模式建起生活污水处理厂,全县18个饮用水源地,水质100%合格。
2018年1—11月份,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6年同期下降6.1%;重污染天数较2016年同期减少4天;PM2.5浓度较2016年同期下降23.2%;二氧化硫浓度较2016年同期下降52.9%;PM10浓度较2016年同期下降5.1%;一氧化碳百分位浓度较2016年同期下降25.7%。县环保局也先后荣膺“山西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先进集体”和泽州县“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优秀单位”“改革创新先进集体”“环境生态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徐军利 张志强 李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