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太原新闻

韩永胜:做有担当的良心企业

  • 韩永胜对砖雕产品走出国门充满自豪感。 本报记者 姚凡 摄

  •   开栏语:
      去年11月26日,我省召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山西将以更大决心、更优政策、更好环境,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我省民营企业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以创新姿态参与经济发展。本报特开设专栏,记录民营企业成长之路。
      “做企业,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更要为社会发展做点事情。”这是韩永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韩永胜家中兄弟四人,他是老大,弟兄们都是干事业的一把好手。晋韵楼就是韩家人艰苦创业、辛勤奋斗打造出的一家知名餐饮企业。如果说山西面食是中华民族饮食烹饪技术宝库中的瑰宝,那么晋韵楼传统面食即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她不仅是一家餐饮企业,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山西面食文化的传承单位。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韩永胜说,“在山西,面食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要把咱老祖先的文化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这就是我们创办晋韵楼的初衷。”
      2004年,晋韵楼正式营业。开业伊始,韩家人就立下规定:做餐饮就是做良心产业,要以食物的品质取胜,为顾客提供新鲜、可口的食材。
      十几年来,经过大浪淘沙,省城的一些餐饮企业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晋韵楼积极研究市场,主动转型发展,贴近百姓,推行大众消费,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依然宾朋满座。
      多少年来,韩永胜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做生意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要做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产业。
      2013年,韩永胜开始琢磨建造晋韵文化产业园,研究传统砖雕文化。之所以选择砖雕,52岁的韩永胜为记者讲述了一个儿时的记忆。“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外婆经常在家绣花,老人家的绣工好,在十里八乡非常出名。那时候,我外公在砖窑烧砖。有一次,外公突发奇想,将外婆绣的花样临摹到砖上,然后制作出砖雕。虽然,当时技艺并不是多么精湛,但这给我儿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种情结,一种传承中国文化、中国元素的愿望,在幼年的韩永胜心里扎下了根。2018年,在继承和发扬面食文化的同时,晋韵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砖雕博物馆对外展出后,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对精美的砖雕艺术频频竖起大拇指。
      “把古老的、民族的技艺保护好,发扬好,是我们的责任。”韩永胜说,在产业园区里,不仅砖雕文化大放异彩,还汇聚了木雕、面食、陈醋、剪纸、武术等传统文化技艺。未来,还要将铁艺、戏曲、糖画、高跷等国家级10项和省级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纳入文化产业园。让参观者走进园区,就如同踏上中国古老的文化脉络之旅。
      如今,砖雕博物馆的展品不仅对外展出,同时也对外销售,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由于砖雕全部采用手工雕刻,制作周期较长,产品供不应求。为了将砖雕技艺推广开,韩永胜发动周边的老百姓参与这项传统技艺制作。目前,博物馆13位砖雕师傅已经向当地百姓传授砖雕技艺。
      韩永胜说:“我的理想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学习制作砖雕工艺,这不仅能够加快老百姓致富的步伐,同时,这项传统技艺也能够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谈到未来的发展,韩永胜说:“如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举国上下都在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这些年企业发展的历程也表明,离开了政府的支持,企业寸步难行。下一步,我们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把身边的人带好,把晋韵文化传承好,希望可以为政府排忧解难。”

    本报记者王雁 姚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1-14期

    • 第2019-01-13期

    • 第2019-01-12期

    • 第2019-01-11期

    • 第2019-01-10期

    • 第2019-01-09期

    • 第2019-01-08期

    • 第2019-01-07期

    • 第2019-01-06期

    • 第2019-0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