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牛打开致富门,勤俭持家奔上小康路。”1月11日,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回龙塔村贫困户刘建全,拿着下乡工作队编写的牛棚对联,高兴地回到自家的牛场里,让他更高兴的是,早上母牛刚刚生下一个小牛犊子。
记者走进刘建全的院子,只见满院子堆积的玉米一屯一屯的,鸡鸭欢叫,映射着对联的横批“六畜生旺”。
今年46岁的刘建全全家只有两口人,2014年由于缺资金、缺技术,被回龙塔村定为贫困户。虽然是贫困户,但他不等不靠,种地的同时,养起了牛。
2014年,他东凑西借筹集资金8万余元,购买10头牛犊,三年死了几只牛犊;2016年,政府又给了他养殖补贴2000元;2018年,他由于资金紧张,缺技术,更可悲的是自己腰间盘突出,做了手术,虽然花费的4万多元医药费基本全报销,但还是把养殖的牛全部卖掉,收入刚刚够本,也没有给家里带来富裕。
2018年秋季,金融贷款扶贫政策让刘建全又鼓起了养牛的勇气。他在第一书记闫永红的帮助下,在农行贷款5万元,购买8只大牛。有了上回养牛的教训,刘建全心里明白,养殖是技术活儿,不能“偷工减料”。看书、看电视、拜专家,看重养殖技术的刘建全,精心养护着自己的牛儿,养殖也逐渐步入正轨,当年养殖收入达到了1.1万元。
说起今后养牛,刘建全满怀信心地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头三年大牛小牛都不敢卖。同时,自己再种植些玉米,饲料也够了。今后靠科学养牛,发一把牛财。”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刘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