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扶贫要从输血转向造血,产业扶贫是关键和核心。而产业扶贫的成效如何,是评判扶贫工作的重要标尺之一,也是保持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兴县以贫困户脱贫为靶向,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推进产业覆盖,确立一批‘短中长’产业扶贫项目。针对扶贫工作特点,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及产业特色,精心设计、深入实施‘金菜地’‘绿游游’两大产业扶贫工程,创新电商销售模式,不断推动扶贫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商等扶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立足比较优势,兴县确立了“222+ N”的产业增收思路。2018年,县财政预算9000万元,对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奖补,重点向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地方特色品牌培育、产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三方面予以倾斜,并建立完善“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山花烂漫公司为例,2018年公司订单种植绿色谷子基地22000亩,有机谷子基地4000亩。绿色谷子以高于市场价0.05元的价格包销,有机谷子以高于市场价0.25元的价格回收,共带动农户1176户,户均收入8000余元。
在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兴县还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脱贫攻坚八大工程并驾齐驱,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全域环境整治,实施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提升工程,圆满完成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脱贫攻坚任务;全县完成危房改造6762户,实现应改尽改;打响“吕梁山护工”牌,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实现就业1166人;投资近10亿元,先后建成友兰中学、一二O师学校,完成薄弱学校改造55所,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确保每个贫困家庭不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全县建成光伏电站总规模101.8兆瓦,目前所有电站已全部并网发电,收益覆盖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的291个贫困村和78个非贫困村中的贫困户。 (白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