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太原市政府与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滴滴出行将在太原建设新能源共享汽车完整的产业链、业务链和价值链。
同时,太原正邀请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编制总体规划,建设人工智能未来交通创新中心,打造面向未来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智能交通运行样本。
交通是城市经济腾飞的翅膀,近年来,太原围绕“全市一盘棋”,加快构建立体、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以大格局、大胸怀、大担当的魄力正在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交通城市。
夯实基础,构建大交通格局
道路改造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交通枢纽的道路布局更是一个城市的“门面担当”,代表着城市的形象。
近年来,太原以高铁、地铁、快速路为代表的现代立体交通加快布局,综合交通建设投资屡创新高,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从2013年至2018年,太原在道路方面建、改扩建主辅路共计858条,平均一年改扩建143条道路。
2018年12月7日,太原市迎宾桥项目部主桥钢塔顺利竖转,这座跨汾河大桥必将成为太原市又一地标性建筑;2019年1月19日,太原新店街五层互通立交施工收尾。
去年以来,太原天龙山路、滨河东路南延、西中环南延、东中环北延、龙城大街东延、东峰路南延工程,以及迎宾桥、十号线桥、通达桥三座大桥等工程陆续开工。
如今,太原地铁2号线捷报频传,天龙山旅游快速路已具备通车条件。2019年,太原还将在山西综改示范区兴建一条轨道交通磁浮Z3线。北起地铁2号线,南至太谷,全长30.6公里,设11座车站,一段一场。南中环东延工程进入日程,建设范围西起东中环与南中环的互通立交,东至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全长约4.45公里。
推动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以大交通、大建设、大提升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太原正迎来重大机遇。
多式联运,打造立体交通网
去年12月底,当满载电煤的列车缓缓驶入秦皇岛,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全年货物发送量突破6.72亿吨,同比增长8200万吨,增幅超过13.5%。
一年来,太原局集团公司致力于调结构、补短板、提效率,全面打响货运增量攻坚战,路网覆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公司所辖范围延伸大秦、瓦日、侯月三线,山西、陕西、内蒙古三区域。
增运8200万吨货物是什么概念?太原局集团公司总调度长马志强做了一个比喻:“如果以国际通用的40尺集装箱配送,能在足球场上垒起2.8万米高的‘巨观’。用大秦线80吨级重载车辆装,能从我国中部连接到美国中部。”
在铁路客运方面,去年,太原局集团公司客运能力、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大西高铁太原南至原平西段开通运营,又相继开行太原至蔡家崖“红色旅游”列车,太原南至长沙南、杭州东、荣成、威海等高铁动车组列车。
在打造航空运力上,去年太原机场新增多条国际航线,累计开通客运航线154条,通航城市达84个,开通货运航线1条。全年太原机场实现保障运输起降10.7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358.8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3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89%、9.57%、10.27%,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两位数涨幅。
同时,太原机场积极响应和助力山西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发展,加强太原航空口岸工作,全力拓展欧洲、美洲、澳洲等区域优质洲际航线。
从天上到地上,从客流到物流,太原市打造的陆空立体交通网,正在为太原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类宝贵的资源。
优化细节,服务大交通实施
过去,市民乘坐公交车总会感觉有些不方便:冒黑烟、车况差、等车时间长、车内环境差……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我们脑海中的历史。
2017年年底,市政府出资近6亿元购置了400辆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去年8月底,400辆纯电动公交车全部上岗。太原市的纯电动公交车将占到公交车总数的1/5,纯电动公交车运营路线将占太原市所有公交路线数的1/10。
“倡导绿色出行,建设交通强国”。党的十九大为交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公交优先发展迈入了新时代。据太原公交集团公司调运处处长刘晖介绍,400辆纯电动公交车代替燃汽公交,每年将减少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有助于太原市民的绿色出行。
在太原,蓝白相间的电动出租车被的哥的姐和乘客们形象地称为路上的“蓝天白云”。2016年底,城六区8292辆出租汽车全部更换完毕,太原成全国首个纯电动出租车城市。
据太原市客运办负责人介绍:“太原8292台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汽车,每年可减少排放一氧化碳21176吨、碳氢化合物2451吨。”
为方便市民出行,太原自2012年9月公共自行车系统开通以来,系统高效运转,使之成为太原市民主要出行工具之一。同时,创造了设速度、单日租骑量、单车周转率、免费租用率等多项指标居全国各城市之首。截至去年5月底,累计开通服务点1285个,安装锁桩5.897万个,投放自行车4.1万辆。
打造现代化交通体系,太原正在从交通枢纽、城际轨道、快速道路、铁路运输、航道等多方面进行有互联互通,一张交通大格局网正在快速展开。
本报记者 王雁 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