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到11月份,泽州实现民营经济进出口总额16.1亿元,占全县进出口总额的100%。这一年,泽州全县民营企业全面向电子商务、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业态发展,创新实力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备受瞩目。
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是泽州迈入新时代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应如何发力,推进泽州民营经济再创辉煌?
近日,泽州出台《泽州县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构筑民营经济发展快车道
“泽州将进一步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减流程、减事项、减环节,不见面、联合审、马上办。在全县形成坚定不移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新一轮热潮。”泽州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张军在谈及全县如何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发展时如是说。
在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方面,泽州全面梳理国家和省、市、县近年来出台的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开展隐性障碍清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方面,落实“大厅之外无审批”和“两集中两到位”要求,积极推进“只进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用一张网、只盖一枚章”,切实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加强土地供给,对于绿色、环保、智能的高科技民营企业项目,优先安排引进工业园区。
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方面,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制度、政企沟通协调制度和民营企业直通车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具体因难和问题。严格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对政商交往中各种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扫除政策、体制、操作层面的各种障碍,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减轻企业负担,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融资问题成为发展瓶颈,人力资源问题突出,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加大,这是民企实际运行中最难迈过去的“三道关”。如何在政策上给支持,全面落实省“30条”和市支持政策、出台泽州县“真金白银”的政策体系?
泽州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模式,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积极开展“银税互动”,推动“政银企保”合作,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泽州还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红黑名单”制度。提高融资担保水平,不断深化“助保贷”“聚力贷”等融资业务。建立民营企业纾困制度,将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公司管理规范且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纳入纾困名单。规范涉企保证金管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开展支持民营企业“获得电力”专项行动,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市场化交易。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天然气用户改“转供”为“直供”。加快“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推进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深化改革,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产品品质不仅来源于质量,更来源于技术的力量。”作为泽州铸造行业领军企业山西大通铸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出了企业的心声。
大通铸业目前拥有员工750人,其中铸造、冶炼、热处理工程师23人,设备、电仪工程师11人,理化、调质工程师9人,质量工程师6人及专业管理团队32人,销售及售后服务团队42人。依托强大的技术团队,大通铸业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制造差异化的优质系列产品成为该企业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2019年,泽州县将设立泽州县人才发展专项基金1000万元,用于鼓励民营企业引进重点技术领域和行业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本土人才,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人才激励制度。
实施“111”转型成长工程,全力打造1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旗舰企业、1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行业标杆企业、100家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潜力型企业。
设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当年建成投产的民营企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及新建工业转型项目,参照银行基准利率对固定资产投入进行补贴;对产品研发创新、两化融合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县长质量管理奖”等荣誉的民营企业给予相应奖励。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构建“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梯次培育机制,全面提升企业总体素质。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吴丹 徐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