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经济视点

会昌米粉“变身记”:从小作坊走向世界

  江西人爱吃米粉,早餐从一碗米粉开始,一根米粉又把赣南革命老区会昌与世界联系起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当地米粉厂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从当初的小作坊到如今走向世界,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记者近日走进“旧貌换新颜”的厂房,原来的手工小作坊已经变成干净的机械化生产车间。
  公司总经理郭永红告诉记者,上个世纪70年代成立的会昌县粮制品综合加工厂,生产的米粉由会昌粮食局负责统购统销。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个体经济,米粉生产个体作坊林立,担郎走村串巷,遍布城乡。个体户们起早摸黑,价格随行就市,管理和用人机制灵活,米粉厂败下阵来。本地市场占有率从原来80%以上到完全失去市场,米粉厂濒临破产。
  “面对的困难很大,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只能靠厂里的‘土专家’自力更生搞科研。经过反复比较、试验,米粉断条、裂条、斑点等问题逐一解决了,米粉柔韧性明显增强。”已退休的老职工邱茂昌回忆说。
  改进生产工艺后,米粉厂重新焕发生机。
  1992年5月,米粉厂生产的100箱2.4吨米粉,第一次顺利出口加拿大,会昌米粉漂洋过海出口外销的序幕正式拉开。职工的干劲越来越足,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产量跟不上。
  在当时,与外资合作还是新鲜事,米粉厂抓住机会搭上了这趟“快班车”。1996年10月,米粉厂与香港五丰行合资,成立了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合资后现代企业标准迅速建立起来,产能大幅提升,企业进一步发展。
  “好事连着来,2012年又有了新的政策出台,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郭永红高兴地说。当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口支援会昌县。
  在质检部门的帮助下,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完善了产品自检自控体系,保障米粉纯净达标。会昌县农业部门帮助企业选定了5万亩优质农田,企业与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实现了从基地到产品的全产业链质量把控。
  目前,企业生产米粉规模、技术水平、出口量均居国内同行前列,产品80%以上出口到美、加、英、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郭永红说:“五丰米粉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国门越开越大,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新华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1-21期

  • 第2019-01-20期

  • 第2019-01-19期

  • 第2019-01-18期

  • 第2019-01-17期

  • 第2019-01-16期

  • 第2019-01-15期

  • 第2019-01-14期

  • 第2019-01-13期

  • 第2019-01-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