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区位于大同市东郊,属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区,被我省列为2018年度计划退出贫困县区之一。云州区委、区政府也向全区人民立下年底脱贫的“军令状”。在这片热土上,一批接着一批的省直帮扶单位也来到这里,助力云州脱贫攻坚。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作为省直单位驻云州区帮扶单位之一,也是2018年驻区大队长单位,责任心促使他们必须开足马力,不负“大队长单位”这一使命。当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86万元,力促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精准脱贫,“大同黄花”成为主力军
大同市云州区素有“中国黄花之乡”之称,黄花遍地是每年的盛景之一,也是全区农民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上庄村是省地质勘查局帮扶的四个贫困村之一。
2017年以来,省地勘局以上庄村太兴农牧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帮扶种植黄花共553亩,引进灌溉系统,建设基地围栏,建成了黄花示范园区,并为上庄村184户贫困群众办理了每户900元、村集体2.45万元的入社股金,以此夯实贫困群众长期稳定收益的基础。
据驻村干部介绍,2019年,一期黄花种植基地将进入收获期,预计亩产干黄花150斤左右,亩均可收入约2500元,总产值可达80多万元;2020年,预计总产值可突破300万元。
为扩大“战果”,实现人头一亩黄花,让黄花产业成为稳定收益的有力支撑,工作队为帮扶的下庄村21户、于家寨55户没有种植黄花的贫困户每户补贴700元,加入许堡乡黄花联合社。不让一个人掉队,紧跟攻坚步伐,共同实现脱贫。
稳固脱贫,快见效也要稳增收
高粱产业是晋北地区主产农作物之一,是一项当年种植即见效益的农作物。驻村工作队抓住这一特性,按照当地乡党委统筹部署,投入40万元帮扶村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村合作社经多方考察,慎重选择种植780亩M-1000高粱、220黄花。此举措已覆盖上庄、下庄、南坨、于家寨四个贫困村所有未实现稳固脱贫的贫困户。
就在2018年秋收季节,高粱遭受恶劣天气,严重减产,尽管如此,由于为高粱基地投保了农作物自然灾害险,仍然实现了人均增收600多元。
黄芹基地,从脱贫到实现小康,不远了
黄芪产业,让山西的很多地方摘掉了“穷帽子”。省地勘局驻村工作队根据当地有利条件,以南坨村同福祥合作社为主体,于2017年秋投入5.3万元,帮扶种植50亩黄芪;2018年初,再次增种100亩,黄芪种植规模达150亩。为确保黄芪种植基地收益惠及贫困群众,省地勘局为南坨村贫困人口办理了每人1000元、村集体9000元的入社股金,作为南坨村脱贫致富的基础产业。为确保黄芪的正常生长,山西地勘局再投入3.5万元,用于支付黄芪种植基地的田间管理费。
2018年初,在驻村干部的积极联系下,引进大同县政宏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24万元对南坨村800多亩土地进行了流转,村民们在拿到每亩每年300元土地流转费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参加政宏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田间务工提高个人收入,另一方面可依托省地勘局办理的入社股金,坐等同福祥合作社黄芪种植基地的收益分红。
驻村工作人员介绍,黄芪长到第三年便可收获,生长五至六年,经济效益更好。按当前市场价测算,三年后每亩可收入12000元左右,150亩黄芪可实现产值180万元。
可以预见,南坨村的小康生活近在眼前。
脱贫攻坚,用心从细微处解决实际问题
实施乡村整村提升工程,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该局先后投资38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提质工程。
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理发、照相、政策咨询等公益服务;建立爱心超市,以爱心积分兑换超市物资,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立孝善基金,2018年中秋节为46名特困群众发放救助金每人500元,当前又筹集25500元,将对孤寡老人、孝善模范、特困群众再发放一次孝善基金。
局主要领导进行包村分工,实地调研,解决实际问题。投入10万元,给4个帮扶村村委会、上庄村党员活动中心安装冬季取暖设施;组织机关干部入户慰问,为700户在村农户送月饼、话团圆;绿豆丰收,销售不佳,该局协调三家地勘单位帮助解决贫困户绿豆销售难题,销售额达6.5万元;号召机关党员干部进行爱心捐款3000元,助学3名贫困大学生;捐赠小家电、生活用品用具等200多件等等。
驻村工作队正是从细微之处解决贫困家庭的实际问题,为帮扶村、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力促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刘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