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陪伴是最珍贵的礼物

  过年假期,在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为什么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仔细回味一下,当我们谈论年味变淡的时候,说的其实是过年的仪式感没有以前那么隆重。就像我小时候能够倒背如流的一首童谣:二十三,糖瓜儿黏;二十四,扫房子……90后、00后的孩子们,可能对这首过年童谣不太熟悉了。现在的孩子们,上小学就开始打王者荣耀、玩绝地求生,童谣都快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每到过年,总要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孩子从粉粉嫩嫩的婴儿变成了满地撒欢的孩童;父母也从健壮的顶梁柱变成了满头华发的姥姥姥爷;风华绝代的姑姑、阿姨们也扛不住岁月的风霜,个个皱纹上头……过年送什么礼物给他们呢?
  “新年礼物”的说法应该是西方的舶来品。不论礼物是什么,单就收到一个有着精致包装的礼物盒子,那种激动的心情就难以言表。
  记忆中,过年走亲访友,多是带上超市售卖的“大礼包”,热热闹闹一大包寄托了新年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福。论礼物的内容,玩具和食物的组合“大礼包”最受孩子们的欢迎。而其他人,好像都是一些牛奶、糕点、八宝粥等“普通货”。似乎应了那句“礼轻情意重”的古话,不在“礼物”本身上动脑筋,并不意味着送礼的人没有感情。带着一份花花绿绿的礼盒走亲访友,把礼盒往不显眼的地方一放,随即就坐在沙发上拉起了家常,也是对自己、对家人一年辛勤劳动的总结,说出了郁闷、舒缓了情绪、增长了能量。交流感情是真,礼物更像是一种不空手上门的习惯,很少有人去在乎礼物本身是什么了。
  对于亲朋而言如此,对家人而言更如是。
  自从结了婚、有了娃,回家就基本是一周只有一天了。以前总是不懂父母的期盼,自以为远离了父母的唠叨,那种自由是无与伦比的。可自从亲自品尝了为人父母的滋味,就渐渐懂得了这份牵挂——没有孩子的地方不是家。孤零零的父母,是多么期盼过一个有孩子环绕的年,享受家的温馨和热闹,享受这份平实、普通的人间烟火。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不就是一份陪伴吗?
  而孩子更需要过一个有父母陪伴的新年。去年9月刚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学会了自己吃饭、安安静静地玩耍,一副自律乖巧的小大人模样。但过年期间,无论她白天玩得多么“疯”,晚上也一定要抱着我的手臂才能睡着。在她眼里,礼物从来不是最重要的,妈妈的陪伴才是最好的礼物。
  就像那一桌年夜饭,总是七分食材、八分时间、九成心意,才吃得出十足的年味来。醇厚的味道,总要加上一味时间当调料,悠然的假期,也要守着陪伴的感觉才能尽兴。

本报首席记者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2-04期

  • 第2019-02-03期

  • 第2019-02-02期

  • 第2019-02-01期

  • 第2019-01-31期

  • 第2019-01-30期

  • 第2019-01-29期

  • 第2019-01-28期

  • 第2019-01-27期

  • 第2019-01-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