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三。11时许,记者随同方山县新闻办、团委、文联等十多名工作人员,到扶贫点方山县马坊镇里其村的贫困户家里拜年。
走在大路小巷,步入农家小院,大红灯笼和喜庆的春联映入眼帘,浓浓的年味儿,让这个325口人的村庄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祥和。
“新年好!”“新年快乐!”看到驻村工作队来了,大家互相打着招呼,好不亲热。说着说着,我们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有喜家。
一进院子,见64岁的杨有喜正在喂羊,他赶紧停下手中的活儿,把我们请进屋,老伴忙不迭地招呼我们坐到沙发上,让我们吃茶几上已经摆着的瓜子、花生、糖和水果。
杨有喜感激地说:“俺这个春节啥都不缺,感谢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让俺今年过了一个最体面、最有尊严的春节。”
杨有喜一笔一笔算起他的幸福账单:“2018年耕地补贴领的2956.04元,退耕还林、可视山体绿化补贴领的27480元,低保领的4776元,养老金两口子领的2592元,产业分红领的600元,危房补贴领的11150元……就是养的牛呀、羊呀、鸡呀的收入都不用算,这一年也有差不多5万块钱进门了,这个年过得得劲着哩。”
杨有喜的妻子高玉香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拉着帮扶责任人的手说:“谢谢你,为了我家能脱贫,你跑前跑后。”尽管她说话不是很清晰,但还是一个劲儿地给帮扶人报喜,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在杨有喜家20多分钟的时间里,话扶贫、谈收入,说话间,已经到了中午的吃饭时间,老两口拉住我们的手,恳请一起陪他们全家吃顿团圆饭。
杨有喜和记者说:“今天是一家人聚餐的日子,帮扶责任人也不算是外人,就一起吃顿饭吧!”
记者一行婉言谢绝后,对老杨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对农村发展的一系列好政策,咱农民的日子一定一天更比一天好!”
杨有喜乐呵呵地说:“过了春节,俺一定好好干,争取收入一年比一年强!”
在返回的路上,新闻办老同行告诉记者,2018年是方山县的脱贫摘帽年,贫困户退出的标准收入是人均3450元。杨有喜一家的收入就有差不多5万元,老两口人均比2.4万元还多。
不说脱贫,连小康都达到了,老杨的收入账单正是该县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缩影。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肖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