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很多人印象中,春节期间鞭炮声不绝于耳,早已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的习俗。
然而,2019年的“禁炮令”,让燃放爆竹不再是临猗县过年的“标配”。
“这个春节是‘禁炮令’实施以来的第一个春节,禁放区域内不放鞭炮了,垃圾明显减少了,工作量也少了。”2月6日,临猗县合欢西街上,环卫工人李红梅一边捡拾街头零星散落的垃圾,一边高兴地说。
在她记忆里,往年放炮从腊月廿三就开始了,春节期间,从除夕一直到初六前后,每天都有不少放鞭炮的,特别是大年初一,从天不亮就开始清扫鞭炮皮,中午别人家都在吃团圆饭了,她还没扫完,前几年放鞭炮厉害的时候,会一直扫到下午,“累得第二天胳膊疼腰也疼”。
事实上,春节期间,“禁炮令”下的临猗县城比往年静谧了许多、清爽了许多,垃圾量减少了,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观。
“我们家人多,年三十得有20多口人陪父母过节,没有鞭炮,让孩子拿气球开开心,另外我还准备了两挂电子鞭炮,听听响。”在临猗县金域湾小区的张林印象里,往年三十晚上零点钟声还没敲响,一大家子就会抬着鞭炮礼花走出小区做好准备,“近几年放鞭炮的兴趣越来越淡,再加上雾霾,我们都意识到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过年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这比什么都重要。”
他告诉记者,其实有关禁炮令通告刚出来那会儿,自己还是有点不理解,觉得过年不放炮就缺少过年的气氛。可这几天一看,干净的路面,空气里也没了鞭炮的火药味,真的挺好的。
在县城内几家原本售卖烟花爆竹的店里,待售鞭炮非常少,反倒成了点心、水果的主场。“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都强了,放炮的少了。虽然村里今年还没有完全禁止,但这鞭炮也只是捎带着卖,不指望靠它挣钱。”经营鞭炮生意十几年的高先生表现得很释然。记者发现,在他的店里,还售卖电子鞭炮。从外形上看,电子鞭炮要比传统鞭炮大,长约一两米,由若干个小鞭炮筒组成,使用时只需插上电源并按下开关按钮,就会“噼里啪啦”地响起来。造型上也很丰富,不仅有挂鞭的样子,还有灯笼、花朵的造型,售价从30元到300元不等。
高先生告诉记者,往年来店里买电子鞭炮的顾客很零散,大多是买回去当玩具或者是装饰品,一年最多卖出去三五十条,“最近这段时间,一天就能卖出去五六十条。”
虽然少了鞭炮轰鸣,但是临猗县城里的“年味儿”却更浓了。连日来,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的夜景灯光烘托着春节气氛,渲染着浓浓的年味。“原来县城里的各种夜景可以这么美啊!”在微信朋友圈,大家纷纷晒出临猗县城靓丽夜景,为春节布景点赞。
本报记者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