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云冈区西韩岭乡马辛庄村是一个临近市区的农业村,近几年来,该村大力培育壮大蔬菜种植产业,现已成为拉动全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日渐成熟的菜篮子工程,使马辛庄村村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种好菜不光是靠我自己多年来的一点技术,更多的是有很大的市场可以消化掉这些蔬菜,再加上村两委多年来对我们菜农发展种菜产业的扶持,修了路,通了电,通了水,鼓励我们多种菜,所以我也不干别的了,把咱家的菜种好,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民生!”说这话的是63岁的王树青,他是土生土长的马辛庄村人,种了一辈子菜,现如今跟老伴儿每天都细心打理着自家的三个大棚。
这几天,温室大棚里的小白菜长得正欢,据悉,六分地大小的温室大棚一共种了两千多颗菜。仅此一项,就能给他家带来两千多元的纯收入。老王家的蔬菜每到成熟的时节,怀仁的、大同的蔬菜批发商就会到他家的大棚来收菜。除了种菜,老王还接受花卉预定,一年下来,种的花种的菜最少也能给他家带来五万多块钱的收入。
马辛庄村党委多措并举鼓励村民进行大棚种植,不仅能让村民增加收入,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更是通过用心种菜,服务了大同市民。像王树青这样的菜农,马辛庄村共有六百多户,有很多菜农还不光种菜,春秋季还种点玉米、小杂粮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全村前前后后共建起了112个蔬菜大棚。蔬菜种植产业每年都能为村民带来1.5亿元左右的收入,抛去了种苗、化肥、水电费等必要投入,蔬菜种植业使村民直接增收3000多万元。
本报记者 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