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寿保险,很多人都有一个观念:保险就是骗钱的,保险没用。或者觉得买保险不划算;买的时候好说,哄着我掏钱,等万一有事儿了,理赔可难呢……
其实,保险真的是很复杂的学问。普通人在短时间里很难弄明白,即便能弄得清楚一点儿,也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20多年前的保险已兑现
作为比较有保险意识的人,早在20多年前我就开始买保险了。
1996年,孩子一岁的时候,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都路过太原市新建路上的一个保险公司。业务员在马路上发传单,拿了一张回家一看,那时候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推出了一款“山西省独生子女及少儿安康、婚嫁金保险”,到孩子22周岁时支取。于是,记者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原市分公司新建南路保险服务所办理了相关业务。
这个保险分每月5元、10元、15元、20元四档。按1岁孩子投保算,缴费期满后,分别可以拿到2834元、6002元、9274元、12547元。当时工资低,一个月才100元出头,上述几千元无疑是巨款。我直接挑第二档,每月交10元。一开始一年交一次,过了十几年后,工资高了,2013年直接交完余期,交到了保险最后一年2017年7月。这事儿,也就忘到了脑后。
当时买保险的时候,并没有冲着6000元的巨款而来。主要是看宣传单上说保险有储蓄性质和保险保障的双全险种,而且是生存保险、死亡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综合险。从储蓄角度说,比五年期零存整取储蓄利息高。还答应随银行储蓄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满期给付。利率应该是按照1988年9月1日起的利率执行。
2018年10月下旬,有一天路过保险大厦,突然想起了这个保险。回家翻出小红本一看,已经超期一年了。拿了身份证去保险大厦,保险公司已经改名叫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了。一系列手续后,兑付了6002.10元。至于多在保险公司存放的一年,也没有利息。这6000元,可以说一个意外的惊喜。
现在回过头看,要是那时候能咬咬牙,选最高的20元那档,就能拿12000元了。谁能想得到后来的工资能一个月挣好几千元呢。而买保险,老是这样的一个循环:买的时候工资低,比较贵;过上十多年,工资高了,发现原来的保险真便宜。
最好的保险买少了
为了学习保险知识,我把我家所有的保单都拿上,让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人给我好好上了几课。
我和身边所有的人一样,买保险都是从熟人手里买的。1997年,同学的妹妹大学毕业后暂时做保险业务员,我就买了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一个养老险“老来福”。一年交273元,还有附加的37元住院医疗补贴。这个保险交到55岁,之后每年可以领1000多元的退休金。
对于这个保险产品,建行太原分行业务经营部副行长吕靖慧和中国人民人寿保险公司业务经理郭斌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个最好的产品,相当于现在的社保,但是比社保还优越。他们指着保单告诉我,现在的人领社保,身故后一次性给付几十个月的工资就没事了。但是买了老来福保险的人,保障比较全面,身故后保险公司还要给受益人给付1万元。
不过,那时候买保险是按份卖,如果当时我有钱一下子买上十份,退休后可以每个月领1000元,可惜当时只买了一份,买少了。
和现在相比,以前买保险的时候年轻,所以保费便宜。以前的保险保的疾病种类少,也就是20多种;现在动辄都是100多种。以前的保单简单,就是两三页纸;现在20多页还是简单的,记者还有一个保险的保单堪比一本杂志,108页。
对买保险的人来说,不管是两三页还是二十多页乃至一百多页,仔细阅读的很少。即便阅读了,能弄清楚的人更少。那么多的条款,怎么读?怎么理解都是个问题。记者要是当时弄清楚了,而不是帮同学的妹妹完任务,借钱也要买10份“老来福”。
这样的险种,早停售了。
附加险悄悄地没了
在意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岁数的增加,保险也要每隔一个时期比如五年或是十年买新的之后,记者在各种人的教育下,买了不少保险。但是,交着交着发现,好几个保险的附加险没了。前面的钱也没了,不给退。这是为什么?
记者的一沓子保单中,这种情况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康宁终身保险,附加的204元住院医疗险没了,一个是我的老来福附加住院医疗补贴保险也没了。
关于这一点,郭斌告诉记者,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这些附加险一般都是短期产品,交一年费用保一年,和车险相似。这类消费型的保险不能中断,中断了就接不上了。记者的康宁终身主险和附加险是出差忘交保险费,因为主险和附险保单不是同一天出的,主险可以有60天宽限期,附险没有,于是被视为自动不续保而没了。老来福的附加住院医疗补贴保险则是因为保险公司不划算而取消了。这个附加险是年交37元,如果住院每天补贴金额35元,可以补贴120天,也就是4200元。在1997年的时候,是一笔巨款。时至今日,交了几次我都不记得了,但是记得后来的保险员说“你们都是公家单位,住院是单位出钱,没必要自己再出这个钱。再说公司也决定这个保险取消了”。以今时今日的觉悟,无论如何我也不会停交这份附加住院医疗补贴保险。
郭斌告诉记者,现在保险公司有规定:附加的住院医疗险必须保证续保,不能随便取消或者停收保费,只有客户不想交了才能停收。
其实,保险公司也是企业,可以想到,当一个产品推出,经过运行发现不挣钱乃至亏损后,保险公司肯定会采取措施。作为投保人,还是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买的糊涂,停的糊涂,用时更糊涂。
去年买的保险今年涨价了
从1996年开始买保险,到2018年第一个保险到期兑付,我在买保险的路上一直走。
因为知道买保险的保费价格和岁数紧密相关,岁数越大越贵。于是2018年1月,我又买了一份保险。这份保险比较复杂,是泰康保险公司的产品,交钱是一次性交,但实际上是三个产品,一个是健康尊享B款医疗保险1312元,一个是泰康全能保2017保障计划,且保障计划分为两全保险和附加重疾险,共3050元。这三个产品一共是4362元。
没想到今年交保险费时,保险公司通知我交5000多元。什么情况?以前我所有的保险都是一个价格年年交,没有中间涨价的啊!
我咨询了客服电话,说今年就是这么多。因为岁数过了50岁的门槛。但是还是不高兴。吕靖慧给我分析了一下我的保单,涨价的部分是健康尊享B款医疗保险,价格从去年的1312元变为2045元。她说,这份保单是一个补偿医保型保险,有的保险是给付型保险。区别在于给付型保险不管住院花多少钱,按保单约定什么病给多少钱给付。补偿型的则是医保不报的给报,所有补偿金额之和不得超过被保险人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涨价是基于岁数大了疾病多了,保费就要相应增加。而且保险期间是一年期的,交一年保一年。
平安保险公司的小粟则说,如果有更好更便宜的产品,明年也可以不交这个换成更划算的。
记者立即上网随机登录了几个保险公司平台,输入年龄一看,确实是岁数上一个台阶贵一截,一般是5年为限。比如30到34岁一样,35到39岁一样,40到44岁一样,以此类推。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买保险要趁早,岁数小身体好保费便宜,保障时间长。
可见,买寿险,确实需要学习,至少要知道自己买的产品是什么,保什么,主险怎么缴费,附加险如何不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