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台区故障监测的“火眼金睛”

—— 省电力公司配网可视化建设一瞥

  2月14日,我省多地普降瑞雪,造成部分线路不同程度出现覆冰现象,极易造成供电故障。关键时刻,省电力公司所属11个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人员密切关注新近投用的配网可视化平台,根据系统监测故障提示全力做好供电台区的抢修指挥工作。
  “配网可视化平台是我们为加快电力物联网建设,全面提升配网运营精益化管理水平而针对性研发的一套台区故障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犹如一双‘火眼金睛’,可对台区故障报修进行实时定位,使配网运营管控更加精准,供电服务指挥更加高效,助推配网少停电、不停电目标更好实现。”省电力公司运检部检修处长杨成鹏说。

想得多——不能总是被动抢修

  2017年初,针对用户5类投诉中“停送电投诉”占有较大比例的突出问题,省电力公司组织设备管理、营销、科信等部门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寻找解决办法。各专业一致认为,造成“停送电投诉”数量较多的原因主要是故障抢修时间过长,引起群众不满。而造成送电时间拖延的主要原因是故障发生后查找故障点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基于此,省电力公司决心按照智能电网发展要求,研发一套可直观随时发现台区故障所在的新系统,改变传统的接到用户报修才去排查处理的被动抢修模式,以提高抢修速度,赢得工作主动。他们将这一系统命名为配网可视化平台。
  省电力公司的这一想法在当时不仅走在了国网公司前列,更得到基层检修人员的积极响应,大家普遍给予热切期盼和大力支持,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让服务更优质,群众更满意。

行动快——成功研发可视系统

  说干就干。很快,省电力公司就成立技术攻关组,全力专题开展配网可视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2018年初,平台上线试运。
  在平台试运过程中,省电力公司多次安排业务专家对配网可视化平台功能及应用详细讲解,促使省、市、县、班组四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熟练掌握配网可视化平台的业务模块使用技巧。组织开展了四批配电网基础数据管理质量提升工作督查,针对配网可视化平台自动生成的基础数据治理清单,深入现场校核整改落实情况,持续夯实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同时,深入探讨业务全流程节点,找准突破方向,从数据上传、主站接收、系统流转、并行计算、前台展示等环节入手,进一步压缩各节点时长,最大化地为主动服务工单争取时间,不断优化平台应用,不断拓展业务功能。
  截至目前,配网可视化平台已具备配网停电实时化、运维抢修主动化、运行状态可视化、运维管控智能化、抢修资源网格化、专项监测精准化、业务指标透明化7项主要功能,后期还将按照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要求不断完善。

效果好——故障处理大为提前

  2月18日6时59分,泽州县周村10千伏858五行线新区支线27号杆被一辆小轿车撞倒,造成附近600户居民用电中断。不到半分钟,晋城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变电检修专工王艳丰就在配网可视化平台准确发现这一故障,随即便向相关供电所发出抢修指令。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故障当天予以恢复,当地群众拍手称赞。
  1月25日17时23分,忻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网可视化平台显示宁武县10千伏547大庙线代家阳坡台区停电,工作人员陈东升第一时间将系统研判信息生成工单派发至网格员马国瑞的手机APP中,网格员在接单后立即向停电台区的微信服务群发布相关信息并开展抢修工作。42分钟后,信息归档显示该台区C项跌落开关熔丝烧断缺陷已处理,台区恢复送电。
  省电力公司创新研发配网可视化平台为提升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最主要的故障和异常监测为例,2018年,平台累计派发主动抢修工单2.8万件,发送短信112万余条,万户报修工单下降35%,万户投诉量下降24%。全程监控工单执行流程,自动预警超时工单,指挥效率提高60%,累计故障报修平均恢复时间下降39%。累计配变停电时长同比下降32%,线路平均停电次数同比下降19%。

本报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冉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3-06期

  • 第2019-03-05期

  • 第2019-03-04期

  • 第2019-03-03期

  • 第2019-03-02期

  • 第2019-03-01期

  • 第2019-02-28期

  • 第2019-02-27期

  • 第2019-02-26期

  • 第2019-02-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