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连续11年省政府一号文件聚焦安全生产,那么今年的1号文件又有哪些重点呢 ——

夯牢基础,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 图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检查设备安全。 王爱军 摄

  •   日前,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晋政发〔2019〕1号),这是自2009年起,省政府连续11年1号文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通知》共4部分19项内容: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基层基础基本能力建设。内容既有对往年抓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做法”的延续,今年将持续深化推进。如:夯实基层基础基本能力建设、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推进依法治理、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等,同时又有新的举措创新,对6类高风险煤矿进行安全“体检”,分类采取实施关闭、停产、限产或限人等措施。新增加了深化改革发展内容,把各级各有关部门承担的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任务,要求对表倒排工期,确保按进度完成。尤其在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两方面,《通知》共增加了10项内容,重要性可见一斑。

    强化责任落实深化专项整治

      责任落实在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中,始终处于首要位置被加以强调,历年如此。《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实施细则,全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政府全部由常务副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
      构建权责明晰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部门监管和分级属地监管职责将进一步明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逐步健全完善,在各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
      企业层面,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细化量化其法定职责,促进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有效推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专项整治今年将继续深化,根据行业的不同,各有侧重。
      煤矿,持续推进“三区联动立体式”瓦斯抽采,继续深化防治水“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三区管理,严格落实“三专两探一撤”措施。今年对正常生产建设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高瓦斯、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和极复杂、采深超800米、单班下井人数多等6类高风险煤矿进行安全“体检”,提出关闭、停产、限产或限人的处置意见。
      非煤矿山,持续推进地下矿山采空区治理,完成尾矿库在线监测省市县企四级联网建设,推广尾矿库湿排改干排放尾,年内完成30座改造任务。
      危险化学品,对189家危化企业装卸车系统进行治理,推动6家人员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
      道路交通方面,推进公交车驾驶区域安装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对桥梁防撞护栏进行排查加固;推进“两客一危”车辆加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要求安装率达到70%;对高速公路长下坡、桥梁、隧道等风险较高和事故多发路段进行联合排查整改等。
      建筑施工,把防坍塌、防坠落作为重点,着重治理高空施工平台、起重机械、脚手架、模板支撑等作业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等。
      消防及人员密集场所,深入推进电气火灾综合治理,继续深化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博物馆、文物建筑等场所消防安全治理。

    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深化改革发展

      《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健全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和论证机制,加强源头管控,高危项目审批严格执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
      各有关部门制定完善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规范,组织企业开展对标活动。建立区域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绘制区域安全风险四色电子分布图,实行差异化动态监管。
      企业要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加强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高危行业企业要全部构建完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新增加的深化改革发展部分,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所承担的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任务,对标对表倒排工期,目标任务量也明确列入,年内要完成改革任务量的80%。
      同时开展对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指导太原、大同、阳泉、临汾等市开展试点工作,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在工业园区、商贸服务、中小微企业全面实施订单式、协作式购买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在高危行业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事故预防功能,提升企业风险抵御能力。

    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统筹应急资源,整合应急力量,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最终形成统一指挥、专长兼备、反映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
      修订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类和煤矿、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灾难类应急预案,并编制成方便使用的手册,提升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整合全省综合救援队伍力量,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统筹推进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军队、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同时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综合救援能力。
      《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大力开展应急演练和技术比武,针对煤矿、道路交通、危化品、水库、尾矿库等事故灾难和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年内至少组织一次事故灾难或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演练观摩活动,确保应急救援队伍能够第一时间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山西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应急避难场所、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五大工程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做好自然灾害排查评估和应对工作。重点加强对省内河流、水库、地质灾害及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排查,进行危险性评估,建档造册,落实整治、监控、防范等措施。
      加强部门协同,通过建立应急管理、气象、水利、地震、地质、林业等防灾减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自然灾害联合会商和综合研判,做好监测监控和预警预报,强化自然灾害危险区联防联控。

    夯基固本 强化基层基础基本能力建设

      强化基层基础基本能力建设,三基的内容在去年的一号文件就有提到,今年作为专门的一部分内容单独强调。
      提高基本技能。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专业院校,举办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把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纳入各类职业教育和企业岗前培训,突出安全知识、岗位技能和自救互救等内容,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一律不得上岗作业。推进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知识、技能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等“七进”活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灾害预防、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推动基层建设。按照我省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细则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保障制度,保障公共安全隐患和灾害治理、应急管理工程和安全监管设备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信息化建设。要求市县充实应急管理、安全监管人员;乡村加强基层网格化监管力量,配齐网格员;企业加强班组建设,规范现场作业管理,提高岗位操作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
      强化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生产煤矿和地下非煤矿山必须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其他高危行业企业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要求所有国有中大型企业带头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利用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本报记者 王龙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3-09期

    • 第2019-03-08期

    • 第2019-03-07期

    • 第2019-03-06期

    • 第2019-03-05期

    • 第2019-03-04期

    • 第2019-03-03期

    • 第2019-03-02期

    • 第2019-03-01期

    • 第2019-02-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