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条淀粉含量的高低对粉条质量的影响很大,现在就是正在检测某款粉条中淀粉的含量。”3月13日,在太原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全副武装”的技术人员正忙着对各种样品开展检测工作。
操作台上,一个装有蓝色试剂的玻璃瓶正在加热,这是在检测粉条淀粉的含量流程中的水解过程。检测过程严格按标准操作,首先要先把粉条搅碎,然后经过石油醚和85%乙醇去杂质、水解、定容、滴定等一系列环节,最后出具检测报告。
大小不一的玻璃瓶、各种颜色的溶液试剂、数十台高科技精密检测仪器,让人大开眼界。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检测项目主要有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和微生物等,一般要经过制样、检测、分析计算结果、出具检测报告等流程,每一步都必须严格认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消费者的食用、使用安全。”技术中心副主任宋欢告诉记者,海关技术中心的检测报告可以作为监管部门开展监管工作的依据,坚决不能让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据了解,太原海关技术中心承担着食品、农产品、药品、保健食品、食品接触材料、食品添加剂、卫生消毒用品及产品、化妆品、矿产品、煤焦炭产品等领域的检验检疫和相关科研工作。尤其是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更受到消费者的关心。
为了把好进出口商品质量关,2018年,太原海关技术中心共检验检疫各类商品、动植物产品等15319批次,涉及检测项目136408项。其中,检验检疫进出口商品、动植物产品等6149批次,检测项目33467项;检出有害生物824种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66种次,长牡蛎蚧等18种为山西口岸首次检出,苏瓦白盾蚧等8种为全国首次检出。
太原海关技术中心获得4951个资质认定的项目,覆盖动物源性食品、植物源性食品、动物检疫、食品、化妆品、公共场所等33个领域,是我省获得资质项目最多的检测机构。
除了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业务外,他们还成功应对了“氟苯尼考鸡蛋”“黄曲霉毒素芝麻酱”“罂粟火锅底料”“含铝蛋糕”“甲醛牛百叶”等社会热点问题,让广大消费者认识到非法添加物的危害,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解决了他们投靠无门,远赴外省请人进行检验的窘境,节约了检测时间和费用成本。
本报记者 李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