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太原新闻

娄烦县:区域发展跑出“加速度”

  • 如今,绿色已经成为娄烦县的底色。 秦永计 摄

  •   2018年,娄烦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41亿元,全县28个村3252户9435人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6%。
      与其他县区相比,娄烦县并没有太多优势,但各项主要指标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这主要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这种担当和作为,为想富起来、强起来的娄烦县人民群众撑起了强有力的脊梁。
      呵护绿水青山,积蓄绿色发展潜力
      娄烦县是太原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该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保护太原市的水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实现娄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去年以来,娄烦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抓实生态创建,深化综合整治,拓展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富民。全年造林10.5万亩,森林覆盖率32.8%,全域绿化率达到57.2%,带动5000余户1.5万人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汾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稳步推进,完成了水源地保护18个整改事项,岚河、汾河水质改善工程主体基本完成,入库水质、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地表水三类标准。
      保护省城水源地这一特殊使命,决定了娄烦县必须致力于生态治理、建设和保护。今年娄烦县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山、增绿、扩湿、治污”齐抓共进。
      2019年,娄烦县将把造林绿化与巩固脱贫成效相结合,与文旅产业发展相融合,做好“增绿、增景、增收”文章。推进“退耕还林、创森工程、提质增效、林下经济、生态管护”五大工程。明确提出要求,高质量推进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山体治理等13项工程,高标准造林6.55万亩,退耕还林3.2万亩,“创森”提档升级6万亩,打造绿色生态景观,集聚绿色生态优势,积蓄绿色发展潜力。
      聚焦精准发力,全面决胜脱贫攻坚
      聚焦摘帽目标,狠下绣花功夫,高标准推进,高质量退出。这是去年娄烦县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
      众所周知,产业是助力脱贫的内生动力,去年,在构建产业体系方面,娄烦县实施脱贫项目177个,仅马铃薯、光伏两项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同时,娄烦县在脱贫摘帽的道路上,主动攻难点,聚焦深度贫困,按照“尊重民意、遵循自然、突出特色、兼顾产业”的思路,“十三五”期间25个村1706户416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顺利完成。
      脱贫摘帽需要智慧,用智慧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是娄烦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此,去年该县在全省首创“1+3”社会扶贫模式,成功举办全省社会扶贫现场推进会,“娄烦经验”在全省推广。截至去年底,该县累计有117个贫困村退出,12143户37362人脱贫,14项县退出指标全部达标,顺利进入摘帽程序。
      为了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今年,娄烦县将继续保持强劲攻坚态势,进一步健全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机制,推动脱贫摘帽往深里走、往细里干、往实里做。
      2月20日,从娄烦县“两会”传来消息,今年娄烦县将县本级扶贫资金再增长10%。按照“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实施产业带贫、社会扶贫、就业培训、政策保障等“十个专项行动”,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娄烦县将高质量完成剩余的2个村293户794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任务。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对于娄烦县来说,为了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还要谋求更长远、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去年娄烦县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有机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中国好土豆、娄烦山药蛋等地域品牌进入省城20多个万人小区;建设特色养殖场31个,新青林畜牧、宇辰农牧被认定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汾河、岚河湿地公园,汾河水库下游风光带项目有序推进,文旅产业稳步发展。
      不仅如此,娄烦县还把新型产业摆在核心位置。建成总规模88.48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带动村均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获批风电项目4个,成功申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立了县级电商中心。建立了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初步形成了“1+8+N”电商服务体系。
      今年,娄烦县抓住产业转型的重要窗口期,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要有大推进,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上要见大成效,在产业融合发展上要求大突破,努力走出转型发展的娄烦新路径。
      在传统产业创新升级方面,要抓住水源地保护区调整机遇,聚焦技术装备更新、绿色循环提升等关键环节,积极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电商服务业,积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扎实推进扶贫车间、扶贫工厂和库区移民服装加工厂建设项目,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在产业融合方面,充分发挥“山水林气”的独特生态优势,连片布局,构筑“一带三区”新格局。推动“汾河水一带”率先发展、“高君宇故居一片”加快建设、“云顶山一线”持续推进。
      2019年,娄烦县已经定下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撸起袖子加油干,娄烦县全面发展正当时。

    本报记者 姚凡 实习生 郝妮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3-18期

    • 第2019-03-17期

    • 第2019-03-16期

    • 第2019-03-15期

    • 第2019-03-14期

    • 第2019-03-13期

    • 第2019-03-12期

    • 第2019-03-11期

    • 第2019-03-10期

    • 第2019-03-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