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新消费时代,你有什么维权新期待?

  当下,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它随之也带来了新课题和新理念。同样,新消费下的维权也便面临着多重挑战。那么,身处消费大潮中的我们,对新消费时代下的维权又有着怎样的新期待呢?
  期待一:品质和服务售后是关键
  “前不久在网上买了一个楠木鞋柜,起初是看到它的价格比较低廉,所以就下单了。但东西回来一个月后发现右侧柜门有一道明显的裂痕。”消费者吴女士对记者讲起自己一次失败的网购经历。
  看到裂痕,吴女士一下慌了神,可这柜子已经用了一个多月,该找谁维权?于是,吴女士首先想到了卖家,可几次在线联系客服都显示不在线。一个星期过去了,客服终于联系到了,但给出的回应是,楠木在北方是容易发生开裂现象,尤其是冬季供暖期。由于商品已经用了一个月不能退货,网购商家又没有售后维修团队,于是,客服给了吴女士一个解决方案:把柜门拆下来寄回,如果确属质量问题,会换一扇新门。
  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吴女士挺为难,姑且不说她这柜门寄回去所费的周折,就是这拆下的柜门还能不能装上都成了问题。“再说就他们这个态度,到时候门寄过去了,不给我寄回来怎么办?”吴女士心里没了底。“要不然先把新的寄过来,我确认可以使用再把坏的寄回去。”而对于吴女士的这一要求,商家则一口否决,不愿再让步。打了几通电话,吴女士终于精疲力尽地撂下一句“以后再也不买你家东西了”,就此放弃了维权。
  可以想见的是,在网购维权这条路上“受伤”的,一定不止吴女士一人。
  日前,就有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题为《呼吁!呼吁!呼吁!3·15应该成为另一场“双十一”》的文章,点击量超高。文章中列出了“3·15”具备一个电商节日的几大特质:自带话题性、上半年购物节空白、品质保障……
  事实上,不论是吴女士失败的网购,还是这位网友的“呼声”,都代表着大多数消费者对“3·15”的更多期待。消费者在乎的不仅仅是打折促销,而是对商家的正品保障、服务品质保障、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期待二:跨境购物不再遇难题
  如今,随着线上购物的兴起,跨境电商也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
  然而也因海淘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居高不下的投诉,据“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共计受理43家进口跨境电商消费投诉。
  今年3·15,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根据调解平台反馈案例,公开发布了《2018跨境电商十大典型投诉案例》。被投诉热点问题主要聚焦在:商品久未发货、物流迟迟不更新、退款久未到账、商品质量问题等,这些也是跨境电商平台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必须跨越的门槛。
  今年1月8日,消费者高先生在某跨境网购平台购买了一款美国进口巧克力,打算过年用来招待亲朋好友,但下单数天后商家还是迟迟不发货,期间高先生多次询问商家客服何时发货,商家均表示是由于海外发货周期较长以及天气原因导致的,会尽快发货。
  可直到春节过完,巧克力仍未收到。于是高先生再次联系客服,客服表示该商品已经下架,没有库存了,要求他申请退款,双方多次协商未果。无奈之下,高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了太原市工商局。调解人员立即与该代运营公司负责人联系。该负责人承认该店铺的运营售后均由其负责,并提供了代运营的相关协议。同时,该公司正在积极参加电子商务领域放心消费创建活动,逐步完善落实相关制度。经调解,该公司主动与消费者联系并取得谅解,最终赔偿高先生200元。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如果通过网络购买进口商品时,要了解清楚商品性能、物流、发货周期等情况,最好选择适当的经营主体及配送方式。同时,要注意保留相关交易记录以及与卖家的聊天记录、有关票据等证据,一旦发生纠纷可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期待三:快递少些投诉尴尬
  在一波波的消费大潮中,是电商平台的繁荣与日俱增。而与电商平台一起成长的,是物流。
  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不同的是,一些物流企业在今年“3·15”这一天开始推出体现自己服务品质的海报。在这些海报中,“信用”“诚信”“品质”“客户第一”“标准”等词成为了关键词。
  然而,在这密集发布的海报中,仍难掩物流快递业成投诉热点的尴尬。据一份《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维权报告》公开指出,去年用户投诉热点中,快递服务和电商网站相关维权搜索量占比最大,关注度最高。伴随着快递行业的迅速飙升,用户投诉量也呈现出了明显上升趋势。其常见的快递投诉问题主要表现在:包装破损、送货不及时、物品损坏、先签收再验货等。
  去年12月,家住王村南街的张女士通过百世快递邮寄了一件价值1549元的羽绒服到天津,没想到在快递过程中羽绒服被弄丢了。价值上千元的商品说不见就不见了,张女士很恼火,找到快递公司要求赔偿。
  “因为我没给衣物保价,他们不全额赔偿,只愿意赔偿500元。可只赔偿衣服总价的三分之一,我接受不了。”面对快递公司的答复,张女士很窝火。
  记者走访省城多个快递网点了解到,对一些易碎物品、贵重物品,快递公司几乎都遵循一个“保丢不保损”的潜规则。而对于未报价物品丢失,各家快递公司赔偿标准也不太相同。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保丢不保损”这一潜规则本身就是霸王条款,且是违法的。建议贵重物品的邮寄一定要选择保价并保留相关的价值证明或者单据。

本报记者 桑莉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3-19期

  • 第2019-03-18期

  • 第2019-03-17期

  • 第2019-03-16期

  • 第2019-03-15期

  • 第2019-03-14期

  • 第2019-03-13期

  • 第2019-03-12期

  • 第2019-03-11期

  • 第2019-03-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