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省地质勘查局喜结硕果。
全年经营收入完成19.57亿元,货币资金完成率107.76%,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服务”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也为我省生态资源保护、社会民生做出了贡献。
定位明确,思路明晰为“支撑服务”添砖加瓦
2018年,省地质勘查局以服务全省转型综改四大任务和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地勘服务转型做什么”讨论活动,明确了“支撑服务”的工作定位,形成了“发挥优势、对接需求、支撑政府、服务社会”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做强事业、走强市场”业务布局。
他们争取到国家层面的支持,明确了七方面支持政策;与全省11个设区市及大部分县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合作协议,开展了一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开展了全省部分市县第三次国土调查相关工作;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文旅集团、大地公司等院校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与肯尼亚蒙巴萨郡政府签署了工业园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设立驻肯尼亚代表处。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改革创新是地勘工作机遇期
当前,地质工作如何更好地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我省建设“三大目标”,对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新需求,要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地勘工作的舞台非常广阔。
今年,我省将投资2100多亿元,实施百项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加大铁路、公路、机场、轨道交通以及水利、电力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进一步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全面推进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同时,省自然资源工作将重点开展城市地质、浅层地热能、煤层气等勘查,将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国土综合整治、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高易发区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搬迁避让工程等工作,省地勘发展创新仍有新的契机。
“两转”引领实现地勘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省地勘局将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中力量攻关一批重大项目。阳高-天镇、奇村-顿村及大营一带干热岩勘查、大同盆地油气勘查、太原盆地浅层地温能调查、运城城区地热回灌研究等项目将作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发利用。
同时对右玉县火烧滩金矿区外围金矿、五台县代银掌金多金属矿、大同市新荣区七里村─碓臼沟及白山村石墨矿、岚县曲井铁矿、襄汾县新民铁矿进行普查,为国家找矿工作做出努力。
与此,省地勘局还将与相关市县签订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合作协议,对浑源、天镇等贫困县区地球化学土地质量进行评估;对运城、吕梁等市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项目,富硒土地进行开发;配合第三次国土调查、完成主要盆地区基础地质填图、重点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等;开展岩石边坡覆绿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将“两山七河”生态环境保护、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列为重点;开展地质旅游资源调查等工作,探索地质服务文物管理新途径。
3月12日,该局与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省地勘局在创新改革、对外交流的一次有益探索,积极尝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省地勘局成立局专家咨询机构,引进国内权威专家,以“项目+科技+人才”模式,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技术创新支撑服务能力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刘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