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

“生态立市”打造绿色河津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古耿大地,春意盎然。
  今年,河津市规划新造林绿化总面积要达到20000亩,目前已全面完成预定目标。
  一场声势浩大,场面壮观的植树造林工作在河津市全面铺开,一片片林地在荒山河滩、公园郊野、景区学校等地生机勃勃。
  “生态立市”考验奋发有为
  河津市以开展大讨论为契机,提出“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三大战略。
  行动上看决心。今年,河津市召开的第一次全市大会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随后在1月30日召开了全市国土绿化动员大会,春节假期刚结束,上班的第一天再次召开全市国土绿化再动员会。
  “三次大会安排部署生态改善、国土绿化工作,这种力度、这种工作节奏是历年来前所未有的。”河津市林业局局长黄晓敏谈到此便表情严肃,这是考验我们奋发有为的生动实践。
  “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上至市委书记市长,下到乡村干部,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
  林业部门总牵头,负责全市的绿化工作。他们不仅派出专人每天进行督导,收集汇总造林的进度、信息,还专门创建了“国土绿化工作微信群”,及时发布全市造林进展情况,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动态。
  “生态立市”激活“河津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随着河津经济的快速粗放发展,生态环境日益突出。今年,河津市将企业绿化作为国土绿化的重中之重,号召企业参与到造林绿化中来。
  “我们河津的企业家们生态意识还是很强的,但苦于土地等多因素的制约,造林绿化一度被诟病。”林业局韩股长感言,“这下好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市’战略,出台多种举措带动企业的积极性。”
  据了解,河津市提出企业绿化的标准:内提绿地盖度,外建环厂林带。并要求谁污染、谁投资、谁绿化、谁管护。充分利用厂区内部空间,绿化率要达到25%以上,外围营造宽度不低于30米的环厂防护林带,针对绿化空间不足的企业,实行异地置换造林。
  各乡(镇、街道)摸清辖区内企业废弃场地底数,为企业协调土地,提供地块,企业出资,进行异地置换造林。置换地属于平原的,按1:1面积栽植,置换地属荒沟荒坡的按1:3面积栽植。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造林、管护等各个环节,鼓励企业采取承包或出资实施等形式对企业周围1公里范围的荒山、荒沟进行绿化。
  目前,全市的168家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行动迅速,规模以上企业成为绿化造林主力军,异地置换完成造林近2万亩。
  “生态立市”偿还“生态欠账”
  开展国土绿化是弥补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唯一出路。今年,河津市将谱写“产业、山水、城市、乡村”的美丽篇章。
  重点打造一批园林精品示范村,使每个村庄至少有一个精品小游园。目前投资已达1000万元。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建设,将使每条街道都成为“上有绿茵、下有花草、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园林式城市绿道,“城市即公园”将成河津的真实写照。
  在环城绿化和外围通道绿化基础上,向内向外连接公园绿地,逐步扩展延伸环城绿化范围,完善城市生态防护体系。以景区为重点,围绕“两个循环圈”,投资1000万元,对一批主干道路重要节点进行高标准绿化提升,提高景区通道绿化档次。
  在大地块建成小片林、微型公园或绿地,小地块实现能栽尽栽,彻底扫除“绿化盲区”。在筹建城市北部城郊森林公园的同时,投资500万元,对黄河、汾河护岸林带的生态再修复。
  同时,各单位也开拓了一片自己的“绿色金库”,诸如“企业林”“单位林”“党员林”“青年林”“团员林”“巾帼林”等一片片林场已经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河津市造林绿化的投资规模已达亿元之巨,“生态立市”将为古耿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打下坚实基础。未来,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将是清风明月、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繁星闪烁的大美河津。

刘子英 任芙蓉 闫红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3-23期

  • 第2019-03-22期

  • 第2019-03-21期

  • 第2019-03-20期

  • 第2019-03-19期

  • 第2019-03-18期

  • 第2019-03-17期

  • 第2019-03-16期

  • 第2019-03-15期

  • 第2019-03-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