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财经·综合

运城:“新乡贤+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   借助新乡贤公益互助社,万荣县裴庄乡集贤村新建了蔬菜大棚。图为承包大棚的村民正在搬运刚刚送来的西红柿苗。本报记者 刘业飞 摄

  •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土地、资金等各种要素,运城市借力新乡贤的力量,以“新乡贤+金融”模式打造的乡村互助合作社,解决了村民们的资金难题,将农村外出人才引回到家乡,把农村的土地激活,把村里的产业搞活,又为贫困户和年老体弱的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新乡贤带来新改变,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使河东大地广大新农村充满了生机。
      家里有事着急用钱、想投资蔬菜大棚没有本钱、返乡创业找不到好项目……这些在农村处处受困扰的难题,运城市的一些农村却借力“新乡贤+金融”这个新思路一一破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各乡各村的发展路径。日前,记者在运城市走访时发现,这里都是投资不出村、借钱不出村,产业进了村,老百姓沾了光……

    “不去外地打工了,我们要在村里种大棚”

      “在哪儿干活儿都累,但是回到村里干活累归累,心里却是甜的。”前不久,记者在万荣县裴庄乡集贤村采访时,正在大棚地里忙碌的卫红这样说。据他介绍,村里今年借助新乡贤捐助的资金修建了大棚地,他不用再到外地打工了。
      今年40岁的卫红有一手电焊手艺,前几年一直在河津的工厂打工,妻子在村里照看两个孩子和老人,河津离万荣虽然不远,但卫红忙起来也是几个月回不了一次家。他说,这几年看着别的村里的农民靠种地能赚钱,自己就一直琢磨着回村里干点农业项目。
      去年冬天,卫红听说村里要修建大棚,就赶紧回来找到村委会了解情况,村里告诉他,出人出力好好干就行,其余的都不用管,赚了钱与村里对半分就行。
      还有这好事?卫红赶紧与和自己一同长大还在北京做装修的薛国勤联系,两人在微信上一合计,回村种大棚这个事靠谱。过年期间,儿时的伙伴们聚在了一起,几个童年伙伴一合计,就下定了决心2019年留在村里干。卫红等几个年轻人没花一分钱就“承包”了村里刚刚建好的大棚,开始种植西红柿。
      集贤村是万荣县一个有着4000多人的大村,村里一直以传统种植为主,靠种地一年收入不了多少钱,不少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卫红几个人能免费经营大棚,这离不开村里的新乡贤公益互助合作社。
      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树珍介绍,新乡贤公益互助社在当地民政部门取得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主要就是为本村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为本村教育、科技、文化等公益事业提供捐助,为本村群众发展生产、创业人士发展经济提供资金扶持和周转。
      杨树珍告诉记者,互助社主要还是依靠村里的新乡贤发挥作用,他去年向村里在外的新乡贤发出了邀请函,得知互助社是为了村里发展,大家很快就为互助社捐了近13万元,新乡贤们最高的出了1万元,最低的都是1000元。互助社将这笔钱分作公益和投资两部分,公益是给村里的老人提供了福利和2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发了奖励,而投资方面就是卫红他们种的大棚。
      “大棚成了互助社的产业,有了产业就保证了新乡贤资金能逐年增长,这样就能让这笔钱发挥更大的作用,还保证了互助社的正常运行。”杨树珍说,建大棚前村里就已经联系好了西安的企业收购西红柿,还聘请了专业的技术员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集贤村乡贤互助社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成立了新乡贤资金监督机构,由村民选出监事,监督资金的使用用途。现在,村民家中急用钱或是准备投资都可以向互助社提出借款请求,只要合理,不到几小时就可以从互助社拿到资金。

    “内置金融”让村民借钱不用出村

      在万荣县,新乡贤为家乡更好地建设发展出钱出力,让这里的乡村有了发展的基础和力量。而在闻喜县则探索出了以“新乡贤+金融”的一套“内置金融”模式。这个模式旨在通过依规依章开展资金互助服务,破解村民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难题,激发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增加农户收入,助力农户发展。
      闻喜县的“新乡贤+金融”模式的特点是,优先吸引村里品德好、声望高的“新乡贤”和“长者”以不同金额入股,再吸引社会和政府支持资金作为运营资本,组建综合服务合作社。合作社的资金只借款给本村村民和村集体用于生产发展,运营所得利润除部分归村集体外,其他的用于敬老扶贫和村集体日常管理。
      该县后宫乡柏底村注册成立了新乡贤利村惠民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在中国乡建院的指导下,合作社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互助金审批小组、资产评估小组,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制度。
      “在互助合作社筹备初期,我们首选村里以务农为主、有威望或者是信誉好的新乡贤纳入合作社,并约定两年内不拿利息分红,从而将更多的利益让给村里老年人。”柏底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卫岳兵说,村里的新乡贤和老年人都踊跃加入,每年1万元的资金就是300元的利息。合作社每年的经营利润,35%用于分红,15%用作合作社经费,25%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剩下的25%留作风险金。
      柏底村村民卫天水早在2009年就开始在村里经营养鸡场,干了近十年的鸡场一直难以找到突破口,这几年各种设施迎来提档升级,去年他与一家大型企业签了合同,对方要求鸡场设施要进行升级。
      “通风口、鸡场锅炉等一套设施下来要花大几万元,这笔资金从哪儿来呢?正好赶上了村里开设了互助合作社。”卫天水说,以前都是找银行和民间借贷,这次听说村里有这个资金他赶忙就申请,按照条件提供材料,拿自己的一片宅基地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借到了自己需要的投资资金。
      “以前借钱难,这次村里有了合作社,真的很方便!”卫天水说,向村里的合作社借钱可以拿房子、土地证做抵押,早晨给了手续,下午就能拿到钱,现在我还借着村里的好几万元呢,等这次养鸡有了收益就能把钱还了。
      “这次给我帮助的是新乡贤,等我赚到钱,我也要拿钱给新乡贤资金,自己也做一个新乡贤。”得到帮助的卫天水和记者说,一定要发挥自己成功的正能量,给村里的产业和新乡贤资金带来帮助。
      据介绍,闻喜县立足县情,在广泛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借助“新乡贤+金融”的模式,逐步建设“内置金融”村社体系,建立金融合作社,完善各种手续和风险,为想创业的村民提供资金帮助,把合作社的收益用来作为乡村发展的基础资金,帮助村里更多的人。该县也提出要拿出新乡贤资金的三分之一作为“种子资金”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闻喜县已成立的10家农村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共入社社员565人,初期运营资金达847万元。其中,县政府配套种子资金212万元。

    盘活新乡贤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新乡贤是积极为乡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政治发展献计献策、出钱出力,有效提高当地乡村整体社会福利的个人或群体,他们有乡土情结、掌握新兴知识、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为乡村居民所认可并赋权。
      近几年,运城市积极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组织成立村、乡、县、市四级“新乡贤理事会”,积极探索推动乡村振兴新机制。运城市委制定了《关于弘扬新乡贤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宣传部牵头实施,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以村为单位组织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离乡人士和乡村居民,创立“新乡贤微信群”。采取逐级推荐、群众评议、组织审核相结合方式,成立了村、乡、县、市四级“新乡贤理事会”。
      借力新乡贤成立的互助合作社,则再一次把新乡贤的作用放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运城这些成立互助合作社的乡村,以探索与现行土地制度和基本经营制度相匹配的资金制度,实现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凝聚人心、资金互助、产业发展和自我管理主体功能。
      资金不出村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村庄资金短缺和村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让农民真正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和受益主体。
      万荣县范家村在资金筹措使用方面,探索了新乡贤捐资、新乡贤出资、新乡贤投资、新乡贤融资四类资金管理办法。新乡贤出资资金由新乡贤们自愿出资,用于群众生产应急、生活救急、青年创业、困难群体救助,受助群众写出承诺在诚信公示栏进行公示拍照即可用款,承诺到期后,对比同期银行利率向互助社捐资,稳步扩大资金规模,让更多群众受益。目前村里的新乡贤出资16万元,已经按照资金使用方向规定,全部发放给本村8位村民。
      范家村党支部书记范石锁说,新乡贤投资主要为新乡贤根据全村发展需要,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进行的投资。新乡贤融资主要通过新乡贤理事会良好的信誉,与银行合作,为银行提供信用审核意见,为群众提供信用担保,方便群众用款。范家村新乡贤理事会先后与农业银行、晋城银行达成合作意向,银行通过新乡贤理事会对有贷款需求的村民进行初步的信用审核,简化了程序、降低了风险,同时在群众中弘扬了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农行先后发放贷款21笔共计40余万元,晋城银行办卡260余张。
      “虽然不在村里住,但无论走多远多久我的心还在村里,现在村里要发展我一定要支持。”山西畅臻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辉是闻喜县陈家庄村的新乡贤,他虽然多少年不在村里居住,但是村民们家里有婚丧嫁娶的事他都会回到村里帮忙捧场,这几年也看村里的发展速度,现在陈家村正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到时候游客多了村民们可以用这些钱投资个农家乐、馒头铺。
      “这个资金用好了不仅可以帮助村民发展,也让村里有了资金更好地支持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等公益事业的发展。”李东辉认为。
      激励新乡贤奉献精神,发挥新乡贤创新引领作用,创建农村生产、信用、营销三位一体互助合作社。相关专家表示,以新乡贤为引领,运城市这种通过资金互助、资源引进和资助村里公益事业的模式,有效盘活了新乡贤的资源潜力,促进乡贤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本报记者 杨永生 刘业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3-26期

    • 第2019-03-25期

    • 第2019-03-24期

    • 第2019-03-23期

    • 第2019-03-22期

    • 第2019-03-21期

    • 第2019-03-20期

    • 第2019-03-19期

    • 第2019-03-18期

    • 第2019-03-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