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黄土地开始回黄转绿,三月的法国依然乍暖还寒。然而,这两个相差甚远的地域却在这个时节有了一次奇妙的交融。
3月6日至11日,山西民歌手夫妇杨志君和张红丽在法国、德国与欧洲音乐家合作,联袂献上两场盛大的《天朝·巴洛克音乐会》,“桃花红”的情、“走西口”的韵,和着西方古老乐器的动人旋律,水乳交融,竟引得台下观众欢笑、泪水齐飞,山西民歌再一次在世界舞台上绽放魅力。
在近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中,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法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世界上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长期的中法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中,文化交流在其间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天朝·巴洛克音乐会》就给中法两国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与融合的平台。音乐会由专长于巴洛克演奏方式的欧洲音乐家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家合作,是一场中西结合的文化艺术盛宴。这是一场中西方音乐上的相遇,创作灵感源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盛行的18世纪的两位欧洲音乐家:意大利传教士Pedrini和法国里昂传教士Amiot,他们曾教给中国音乐家用欧洲的音乐理论融入中国元素来演奏西方乐器。因此,中欧音乐家在同一个舞台上,把巴洛克作品和中国戏曲剧目交融在一起,可以说既是创新又是渊源已久。
“在这场音乐会之前,我知道他们喜欢山西民歌,但这次我被他们的热情和喜欢山西民歌的态度惊到了,两千人在台下,音乐厅静静的,没有随意走动的,没有喧哗的。只有每首歌曲之后大家的掌声。”虽然已经回国开始工作,但是张红丽每每想起这次的《天朝·巴洛克音乐会》,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最重要的是我在演唱《思乡曲》的时候,前排的几位观众居然跟着我一起落泪。关键他们是欧洲人,我们并没有打字幕。这太让我意外了。音乐真的是无国界,音乐太伟大了,能使人和人的灵魂在一起,不仅文化和灵魂都融合在了一起,这种感觉太奇妙太美妙了!”
早在2017年,张红丽就与法国里昂乐团联袂合作过天朝·巴洛克音乐会,中法音乐家在同一舞台上,将欧洲音乐家的巴洛克作品和中国戏曲、民歌交融在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张红丽担任音乐会主唱。她的戏剧演员出身和出色唱功使她在演绎传统山西民谣、古典和现代音乐的时候增添一份独特韵味,在法国里昂新古典主义剧院大放异彩。正式通过这次的演出,让张红丽对山西民歌的宽广性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要扎根山西民歌的演唱有了更深的理解。
时隔两年,张红丽夫妇再度赴欧,与欧洲的艺术家再次为观众献上天朝巴洛克的演出。虽然大家语言不通,但是通过音乐交流,却能感知对方,这正是音乐魅力的所在。
对于欧洲人来说,听巴洛克音乐会是一件深入日常的事。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这种古老的音乐风格就开始进入复兴的加速期,至八九十年代变得愈发红火,进入21世纪,它更是与现当代艺术相结合,从而构成当代音乐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张红丽的这场演出能够得到主流观众的认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在欧洲期间,8日,他们的演出在法国巴黎国立纪玫亚洲艺术博物馆/吉美博物馆举行,10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厅举行,来自华夏之根艺术团传统的晋剧乐队,和使用着最传统巴洛克乐器的法国里昂乐团,在同一舞台上,将欧洲音乐家的巴洛克作品和中国戏曲、民歌交融在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演出过程中,中外音乐穿插进行,既有中国民歌《桃花红》《大红公鸡毛腿腿》《思乡曲》《圪梁梁》《一对对鸳鸯水上漂》《西口情》等,又有意大利音乐家的《小调奏鸣曲》《福利亚》等。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期间,杨志君、张红丽等中国音乐家还向法国吉美博物馆馆长苏菲·马卡列乌赠送释迦塔模型,他们也成为中欧文化交流的使者。
文/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