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记者于近日来到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进校门不远,就看见该院的图书馆前,由“爱党爱国”四个字配以红旗飘飘的图案组成的巨大公共艺术品呈现在楼梯上,格外醒目。
这幅高3米、宽5米,以红、黄色为主,以图书馆建筑为背景,以楼梯为载体的“大地艺术”,已经成为商院学生们近期必去的打卡“网红”一景。
记者了解到,这件公共艺术品是由该校七个艺术设计学院的大三学生历时两周时间完成。作品以环保为出发点,将爱国作为主题,它的主要材料是看似毫无用处的废纸。
这件艺术创作是由黄色、红色为底色的宣传单、广告纸卷成的一个个小纸桶,贴在纸板上,固定在楼梯立面,从楼梯正前方看,就是一幅巨型图像。
“小纸桶是由我们收集来的废纸卷成的。”创作团队成员邸雅婧告诉记者。课余时间,七名大学生从学校周边各类机构收集了大量没用的宣传单、广告纸、废纸,裁剪成相同大小尺寸,再卷成需要的形状用胶水固定。根据废纸不同颜色归类后,将其粘在纸板上,再按照图案需要进行排列组合。
起初他们的想法是直接在楼梯上作画,考虑到后期清除难,艺术设计学院教师贺炜建议他们直接将图案作分割,画在纸板上,固定于楼梯立面,“我建议他们能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变废为宝,利用可回收材料进行创作。”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这需要所有人的配合与努力。李奕蓉说,“不透支地球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后代留下遗憾。我们要通过作品,体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让每张废纸都为艺术再生。”
“在构思作品主题期间正值全国两会召开,而今年也正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以大家的观点不谋而合,最终决定选择‘爱党爱国’这个主题。”郭慧告诉记者,通过两周的努力,作品的呈现让人满意,带来很多良好的互动。“这几天,作品被不少师生晒进了“朋友圈”,也引来不少学生与其合影。
利用废弃纸张重新组合构思,凭借“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传达环保艺术、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性发展这些概念,让众人感受到当代大学生表达爱国的特别方式。
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立刚介绍,学院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及实训实践能力。这次实践作业选题在提高学生的创意性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从当下社会视角审视热点问题,营造了大课堂气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今后,还将引导同学们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实习生 邵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