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万物复苏温度适宜,人们迫不及待换上春装,走出家门,去感受春天的温暖气息。
3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小返乡水沟村的采薇庄园。微风拂面,花木抽芽,春意盎然,一派生机与活力,游客来到这里踏春游玩,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据采薇庄园负责人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家越来越享受生活,采薇庄园去年接待游客量已达十万余人。”
这只是杏花岭区转型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中华老字号酿造特色小镇、春光锻造、小窑头非遗文化村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今年,杏花岭区紧紧围绕建设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的奋斗目标,积极主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抓薄弱、补短板,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快转型步伐 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去年,位于杏花岭区东山区域小窖头的中华老字号“酿造小镇”转型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的“酿造小镇”将增强区域酿造业整体实力。一期产业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1000个,将大力推动杏花岭区的经济发展。
今年,杏花岭区将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紧紧扭住转型项目这个“牛鼻子”,谋划各类项目186个,总投资2356.3亿元,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加快北部路网建设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沿卧虎山路两侧布局谷旦科技工业园区。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扩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结合地铁和东部路网建设,积极跟进宜家家居太原商场、爱琴海城市综合体、中车TOD、奥特莱斯等一批产业顶端、业态新型的项目及早落地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存量用地,加大熟地储备,破解用地“瓶颈”,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做到“熟地等项目”“厂房等企业”,有效吸引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和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该区将主动对接发达地区、重点企业,积极争取中车TOD、杉杉奥特莱斯、首航直升机通航运营基地等项目早日签约。
提升城市品质 打造区域建设升级版本
今年8月,全国“二青会”将在太原举办,这是太原展示城市形象、提升知名度,提高对外开放的一次机遇。
今年,杏花岭区紧抓“复兴府城历史风貌”和“二青会”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机遇,以“工匠精神”建设城市,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努力在高品质城区建设上迈上新台阶。
坚持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已启动改造项目的拆迁清零工作,加快对中涧河、东涧河、南窊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启动淖马、丈子头、牛驼等整村改造,推进回迁安置力度,加快安置房建设分配工作。
大力促进城市空间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地铁二号线、马道坡街及中华老字号酿造特色小镇配套道路、动物园二期、三期等重点工程项目征收工作。
今年杏花岭区将由点上示范转向面上治乱,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两河”沿线美化亮化工作,对主干道街景进行美化整饰,不断提升城区整体环境品位。
彰显文化魅力 叫响文旅融合区域品牌
今年杏花岭区将以复兴府城历史风貌为重点,积极拓展“金融+”“文化+”“互联网+”等新业态模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康养等产业。
借助千年府衙“大景区”建设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太原召开契机,充分发挥东山生态优势,加快推进中华老字号酿造特色小镇、太原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阳光汽车小镇等项目落地。
提升采薇庄园、薰衣草庄园等景点规模,继续扶持小窑头非遗文化村发展,全力推进中华老字号酿造园区建设,大力扶持晋泉白酒、东湖醋、宁化府等中华老字号做大做强。
整合分散在老城巷陌、东山峰峦中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资源,充分保护、挖掘和彰显三晋文化魅力,做好杏花岭区文旅资源推介工作,擦亮杏花岭品牌。
不仅如此,今年该区将厚培基础教育特色,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巩固拓展小学优质教育。大力推进中学教育提质改革,以优质校带动薄弱校,稳步提升区属初中教学成绩。
今年杏花岭区定下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如何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全区人民团结一心,以永不懈怠的进取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向前。
本报记者姚凡 实习生郝妮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