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高校2019年自主招生密集启动,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40余所高校公布了自主招生简章。与去年相比,不少高校今年的招生规模明显下降,部分学校取消文史类学科,报名门槛再提高,分数优惠有所降低,增加体质测试。其中,多校将报名门槛设定为“在全国中学生奥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也因如此,今年的自主招生被认为是“史上最难”。
自主招生自问世起,就成了高校在高考之外选拔人才的重要路径。此举给了高校灵活选才的自主权,也为很多“偏才怪才”提供了更多机会。但自主招生启动15年来,许多问题渐次凸显:催生代写论文、买卖专利乱象,衍生大量招生腐败,都跟自主招生的制度设计初衷相悖,也让教育公平打了折扣。在此情势下,自主招生收紧,将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作为“标配”,优惠政策更加严格,这会契合很多人对招录公平的预期。说到底,自主招生在招生规模、优惠幅度上做“减法”,是为了在教育公平度上做“加法”。 (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