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
决定一个人起点的是成绩和学历,但是决定他能够走多远的,更多的是看他为人处世的教养。要是一个人没有教养,哪怕长得再好看,再有实力,也是一钱不值。
在家庭里,父母能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不是一张存折、一辆车子或者一张房产证,而是立足社会的教养。
品行与教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提升孩子立身于世、安身立命的能力。没有教养的人,寸步难行。
效率
几乎每个班里都会有这么一类学生,他们看起来很努力,每天学习18个小时,课间也在埋头苦读,熬夜在小台灯下兢兢业业地复习做题,可是成绩偏偏就是和付出不成正比。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都陷入了一个学习误区,以为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他们看起来很努力,其实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决定成绩的并不是孩子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高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比起一口气学几个小时,分散式学习效果最好。把一次集中学习打散,拉开每次的学习间隔,散散步听听音乐,让脑子休息放松一下,然后再回过头来埋头苦思。这样不但总的学习时间更短,而且记忆留存时间更长。所以,重要的不是努力的时间,而是努力的方式!同样的时间,通过掌握最佳复习间隔,学习效率可能会提升两倍,而且遗忘得更慢。
阅读
小时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读大家经典,这是许多状元在采访中提到的阅读之路。
北京语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孙婧妍在文中说道: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阅读的培育也绝对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婧妍说父母从小就爱给她读故事。
阅读的重要性,就近点从应试的角度看,阅读能够帮助孩子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一种文字逻辑性,积累素材,写出好的文章,甚至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题。
从长远看,阅读可以说决定孩子这一生的精神世界是贫瘠还是丰厚,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孩子读的那些书,汲取的那些智慧,都会藏在他们的脸上,气质里,谈吐上。即使以后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
自信
自信是人进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
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孩子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甚至惊惶失措,彻底崩溃。它不仅制约学生的行为,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各方面难以达到其理想的效果。
培养孩子自信心一要靠家长多鼓励,多沟通,二要靠学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诉自己“我能行!”三是客观评价的习惯。
自我保护的能力
对于家长来说,你可以不教会孩子变聪明,可以不教会孩子成功,但是你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这个世界有太多阴暗丑陋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也不会时时刻刻都陪伴在他们身边。所以,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希望以下几点,我们能从小就教给孩子:
1.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要位。与学习、财富、地位、爱情相比,人身安全要排在首要的位置,因为人身安全重大到对人生绝对有一票否决权。生命危急关头,身外之物该舍就舍,请先保全自己的生命。
2.在任何情况下,切记不要激怒对方。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学会避其锋芒,学会委婉表达,学会慎言。讲理论事可以,但是不要说恶话,不要出言羞辱。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敏感点,而有时候,一句话就可能引爆这个点,让他做出疯狂、丧失人性的事。
3.防人之心不可无。对陌生人要有防范意识,不要喝陌生人的饮料,不要吃陌生人的糖果,与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仅仅是陌生人,也要小心危险的熟人。有时候,熟人比陌生人更可怕。与熟人相处,要记住一个原则:保持真诚、友好,但要有距离。一段有距离的熟人关系,才是相对长久和安全的。(贾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