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省召开的省属企业、市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今年,省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大混改力度,积极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外部董事人才库,推动山西国资国企改革全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这表明我省正在以市场化的手段推进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放权让利、股份制改造、境内外上市等,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此过程中,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的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山西,国企改革已经实现重大突破,由零碎性、浅表性、短期性向整体设计、深度攻坚、持续发力的重大转变,国有企业的活力、动力和竞争力正在增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横向看,与东部一些省份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纵向看,进一步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
这意味着,我省的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此时,应该是找准问题,着力解决问题。
我们要做的是,对标一流,政府职能转变再快一些,放权的力度再大一些,打造好“六最”营商环境,完善考核体系,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真正让市场在各类资源配置中唱主角。
更重要的是,创新国企改革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
其中,人的市场化是关键。没有人的市场化,其他问题都难以解决。当然,这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现在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外部董事人才库,就会为企业领导层注入新鲜的、市场化的血液,可以优化国企董事会结构,提升专业性,以推进所有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的“三能”改革,让有才干者有位子,同时,每年也可以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对部分管理人员进行调整,让人员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助力员工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是保障。职业经理人与企业风险共担,就应当利益共享。建立起与业绩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并与国企领导人的薪酬机制接轨。同时,改革国有企业内部薪酬机制和分配制度,真正实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这样的制度,可以提高职工满意度,让想干事者有动力。结果可能就是,领导层制定的规划、决策更切合企业发展;员工则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领都使出来,将这些决策执行得更好。
这样建设的企业,应该能成为全球一流的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也一定会不断提高。
如果山西的国企都能这样做,我们何愁啃不下深水区改革这块“硬骨头”?全省的高质量转型发展还会远吗?
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