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太原市第二届“时代新人·晋阳工匠”命名大会在并召开,对90名“时代新人·晋阳工匠”进行表彰并给予每人5万元的物质奖励;此外,大会还对该市在全国、省技能大赛获奖的高技能人才进行了表彰。
从2016年寻访“并州工匠”活动开始到如今第二届“时代新人·晋阳工匠”选树活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时代新人·晋阳工匠”的选树活动日趋成熟。这不仅是工业强市战略与时代新人精神的有机结合,更是在全市范围内选树一批用得上并在全国叫得响的高技能人才的生动实践。
弘扬工匠精神 服务转型大局
“时代新人·晋阳工匠”选树活动的前身,是始于2016年的寻访“并州工匠”系列活动。当时,太原市总工会对劳动模范、技能大赛的比赛状元和技术能手中表现突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工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并走向繁荣的基础。太原市要实现赶超发展、做全省的经济强市,必须坚持走工业强市战略,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目标,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合成加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若干支撑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切离不开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从2018年开始,太原市总工会在太原市委指导下,联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时代新人·晋阳工匠”选树活动。
“时代新人·晋阳工匠”的选树活动,正是围绕太原市加快创新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培养选树一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优秀品质的工匠型技能人才,着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发挥时代新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职工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
涵盖各个领域 倾斜基层一线
武俊敏,晋绣“武氏绣法”非遗传承人,从事刺绣工作30余年,多年来,她潜心研究晋绣品类并不断创新,将祖传与师传的技艺融为一体,创造了“武氏绣法”。独树一帜的“武氏绣法”,在得到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超越。
此次能够入选“时代新人·晋阳工匠”,武俊敏直呼“没想到。”上一届的选树活动注重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技术、研发等工作岗位人员,而本届选树活动参评范围更广,重点聚焦高端装备业、智能制造、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传统经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行业,重点关注基层一线、操作岗位职工群体,涉及工种达50余个。
不仅如此,本届参评人员技术等级更高。据介绍,本次活动共产生90名“时代新人·晋阳工匠”,其中高级技师29人,技师31人。获得全国、省、市技能大赛奖励的32人;传统工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4人;有“全国技术能手”宋志伟、杨利、侯玉锁,全国技能大赛第三名的王永晶,全国冶金技能大赛冠军陈东亮;有省、市“五小”竞赛以及市职工创新成果的获奖者;以及在其他各项事业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社会各界代表。
营造敬业氛围 激发创造潜能
如果说技术工人队伍是一座金字塔,那么“时代新人·晋阳工匠”以及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就是塔尖,代表的太原市技术工人的先进水平。一批又一批拥有先进技艺的“时代新人·晋阳工匠”脱颖而出,说明了太原市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在稳步提升。
陈东亮是太钢集团峨口铁矿的一名驾驶员,他刻苦钻研矿用汽车驾驶技术,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先后提出百余条合理化建议,使发动机故障率大幅下降,为矿山降本增效做出杰出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峨口铁矿敬业精神蔚然成风。
随着“时代新人·晋阳工匠”选树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个技能人才带动一个技能团队,一个技能团队影响一个企业发展,太原市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技能人才和技术骨干,为太原市高端装备业、智能制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为太原的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时代新人·晋阳工匠”不仅仅是太原技能人才的一个靓丽身份,也是太原智造上的又一个闪亮标牌。通过这样的选树表彰,太原市希望吸引更多的职工以优秀职工代表为榜样,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让更多的一线职工看到党和政府对技术工人的关心和重视,增强他们通过钻研技术实现个人发展的信心。
产业发展离不开能工巧匠,社会进步离不开工匠精神。“晋阳工匠”延伸出的工匠精神与太原作为奋斗者之城凝聚着的奋斗精神汇集成海,必将会在太原营造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报记者 王雁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