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市县新闻

电力之光“点”亮山村致富路

  一条条宽阔的水泥马路、一袋袋黄灿灿的小米、一座座整洁的农家院落……在五台县高洪口乡南高洪口村,一幅新农村和谐美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去年‘六一’儿童节,国网忻州供电公司的扶贫工作队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买了礼物。逢年过节,总有人来给贫困户送上慰问金。这不,我们村委会的办公桌椅也是他们帮忙添置的……”说起对口扶贫单位——国网忻州供电公司所做的工作,南高洪口村的村干部们的“话匣子”立刻打开了。
  南高洪口村共有660户1395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356人,截至2018年底,该村有57户150人退出贫困户。人均收入低,收入来源特别单一,集体经济非常孱弱,这是南高洪口村的现实。由于缺少资金,劳动力不足,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差,了解到这一情况,国网忻州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提出了要帮助南高洪口村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工作路线。
  村里通往李家垴的一条泥巴路常年无人修缮,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车辆几乎无法通行。2018年,该公司扶贫工作队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到36万元扶贫资金,将泥巴路修成了基宽3米、长3公里的田间环山道路,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南高洪口村常年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驻村工作队就迅速组织施工队完成了接电送电任务,协助村里打了一口井,圆了村民的安全饮水梦。南高洪口村一直没有文化广场,为此,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帮助该村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700平方米、五保户危房改造新建7户共105平方米,硬化五保户院落100平方米,改造村级卫生所78平方米。
  为了让下一代从小能享受到丰富的精神生活,国网忻州供电公司的青年志愿者还为南高洪口村小学捐赠了书包、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具,并为结对帮扶对象送上爱心小书包,互赠亲情联系卡,极大地改善了该村学生的学习条件,丰富了师生们的业余生活……
  修路、打井、建广场、捐图书……这些“小事”,对于南高洪口村来说都是关乎发展的“大事”。国网忻州公司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将“小事”做出成绩,扶贫“实事”看得见。
  南高洪口村的自然条件很适合小杂粮、核桃、中药材的种植。
  “咱们这里过去信息闭塞、销路不畅,小米什么的就是丰产了也卖不出去。”村民胡计光告诉记者,“我家祖祖辈辈种小米,但是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小米没法进行深加工,既没有好价格,又没有销量。而国网忻州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来了,情况立刻有所好转。该公司筹资30万元帮助村里新建的小杂粮加工项目,让小米的包装上了档次,看上去好看,喝起来有味,卖出去还能赚钱!”
  发展扶贫产业,让老百姓有钱赚,这是国网忻州公司扶贫的首要目标。为此,该公司扶贫工作队一方面坚持协助当地推广特色农业产业,帮助百姓增加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则多方争取资金,开展消费扶贫。
  2018年,国网山西分公司与江苏公司达成消费扶贫农产品购买意向,南高洪口村分两批向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供电公司员工售出小米400斤、核桃240斤、党参100斤,贫困户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今年,该公司将思路转向“授人以渔”,对24名贫困户进行了电商等培训,积极提升他们的创业技能。
  精准扶贫,电力先行。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的问题,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又聚焦了发挥行业优势和电网基础作用,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经济发展条件这一目标。南高洪口村要新建一座养殖场项目,但是水、电、路的关键难题尚未攻克。为彻底解决“低电压”“卡脖子”问题,满足畜牧业发展用电增长的需求,国网忻州供电扶贫工作队积极联系电力配套设施,增设了100KVA变压器一台,并且已经安装到位。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协助南高洪口村发展光伏扶贫项目,缓解集体经济压力,释放发展活力。
  解难题,想办法,国网忻州供电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扶贫,用电力之光“点”亮了小山村的致富路。

本报记者 畅雪 实习生 闫晓峰 通讯员 高岸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5-06期

  • 第2019-05-05期

  • 第2019-05-01期

  • 第2019-04-30期

  • 第2019-04-29期

  • 第2019-04-28期

  • 第2019-04-27期

  • 第2019-04-26期

  • 第2019-04-25期

  • 第2019-04-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