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创建难度最高的一项荣誉,是城市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在太原市杏花岭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杏花岭向美好生活进发的过程。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白昼黑夜,杏花岭区创城工作一线人员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梦想,将汗水挥洒在杏花岭的大街小巷,以“绣娘精神”绣绘城区的全新蓝图。
全力以赴,扮好妆容
4月中旬,在杏花岭区“创文明城市、迎二青盛会”的主题大会上,区委书记李文权明确表示:从即日起至6月底,集中整治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开展“双月攻坚”行动,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以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和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二青会的召开。
今年8月份即将举办的“二青会”,是我省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据初步统计,届时将大约有3万余名运动员和教练员来到省城太原,加上亲属、观众,保守估计将达到6万多人。
如何抓住这样一个契机,展示太原的新形象,让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喜欢太原、爱上太原、了解杏花岭、爱上杏花岭,这也是当前杏花岭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杏花岭区作为一个老城区,创城工作任务繁重,伴随着快速路改造的实施、一大批老旧小区得到改造、一条条背街小巷得到整治,杏花岭区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城市建设和治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为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杏花岭区开展“双月攻坚行动”,一方面进行“九乱”整治提档升级,另一方面是在“九乱”整治基础上,开展13个专项行动。坚持目标靶向和问题导向,以“二青会”为契机,对标对表、查漏补缺,齐心协力打赢创城攻坚战,逐步解决城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为“二青”盛会创造良好环境。
找准症结,科学美颜
“真是又脏又乱,每天门口都堆着一堆垃圾,真闹心。”“一到夏天蚊虫就漫天飞,很折磨人。”“到处都是地锁,一不小心就绊倒摔跤。”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金刚堰小区因年代久远且常年未得到妥善监管,整体环境面貌脏乱不堪,在此居住的百姓苦不堪言。
4月7日起,金刚堰东、金刚堰西两个社区联合多方力量对小区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治理。整治工作在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得以顺利、快速推进。截至4月25日,小区内共拆除各类违建76处22675.5平方米,小区整体环境面貌得以极大改善。
市容环境是城市的“面子”,是体现一座城市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攻坚推进“十三项专项”行动中,该区紧盯6月15日这个时间节点,采取倒排工期的模式,全速推进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挖根源、找痛点、寻对策、解难题,在“双月攻坚”创城整治工作中,杏花岭区创城办进一步探求辖区创城症结所在,动真碰硬,加大宣传力度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科学施策,依法拆除城区老旧违建设施,努力为市民打造一片宜居的生活环境。
精细管理,提升内涵
如何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爱管,会管,管好!”杏花岭区创城办用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4月30日,在杏花岭区柏杨树街、尖草坪街、七府园路等路段,涧河执法中队工作人员对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集中进行规范管理。执法队员告诉记者:“前期街道对非机动车停放进行划线,规范停放区域,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
这样繁琐的创城工作在杏花岭区的土地上每天都在进行着。去年7月份,该区结合城区实际,列出“九乱”整治清单,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交通、执法、卫生、食药监、环卫、工商、质检等部门通力协作,联合执法,出重拳、下硬招进行了集中整治。
目前,胜利街3号院、建设北路169号院等一批老旧小区得到提档改造,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成为太原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样板和典型;取缔三桥街道半坡街马路市场和职工新街迎春街高速路口马路市场,既改善了环境,又方便了群众生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杏花岭区也清醒地认识到,距离“九乱”整治的要求和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年,该区需要提档升级的背街小巷还有186条,计划完成105条,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达994个,计划要完成684个。同时,还要实行“五纵五横”主干道的系统治理。杏花岭区将以“绣娘精神”绣绘城区面貌全新蓝图。
如今,走在杏花区的街道上,街头更卫生,城市更漂亮,人与人相处更加礼貌……看得到的创建成果呈现眼前,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和谐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姚凡 通讯员 彭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