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太原市第二届“时代新人·晋阳工匠”命名大会在省城召开。作为晋绣“武氏绣法”传承人武俊敏榜上有名。
武俊敏,山西汾阳人,上世纪80年代入职太原市剧装刺绣厂,至今从事刺绣行业三十一年,无论是手绣的技艺还是设计的构思,都有很深的研究和功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赛并屡屡获奖。
5月5日,记者在位于杏花岭区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见到了已是不惑之年的武俊敏,她气质温婉,妆容精致,衣饰艳丽而不失典雅。说起她家族的“武氏绣法”,武俊敏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这件刺绣作品叫《蛇舞盛世》,是根据古老的蛇图腾,加上我自己的创意设计,形成了这种看起来更加时尚和抽象的造型。蛇旁边的蝴蝶和蝙蝠,象征着祖国繁荣昌盛,民众团结一致。”一谈起作品,武俊敏顿时神采飞扬。
“晋绣”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24类中国刺绣品种之一,作为丝与线绣出的艺术,晋绣与三晋大地的风土人情息息相关。现在的晋绣,主要有和顺“牵绣”、繁峙刺绣、侯马刺绣等。“武氏绣法”便是晋绣中较为出色的一种,随着2015年列入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然而,研究一件绣品从设计到制作,又何尝容易,从一开始,武俊敏便不断从设计图稿到研究各种针法以及根据不同面料针对绣品密度进行反复尝试,经常把祖母的老绣片拿出来作为参照物。
武俊敏凭借聪颖的天赋,精准掌握了各种戏装刺绣要领与出口绣片等制作方法。而她又能将家族技艺与别家的技巧巧妙融合,很快形成具有武氏特色的别致绣法。1998年,武俊敏成立了“太原市百汇绣品公司”。2009年更名为“太原市唐人绣坊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她也成为“唐人绣坊掌门人”。
有了唐人绣坊,武俊敏便想着不断壮大并创新武氏绣艺。她将祖传与师传技艺融为一体,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以针代笔”“以线润色”“以立体为造型”“以堆为骨”等技法,在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使作品不但保留着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立体感,在刺绣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武氏绣法”。
何为“武氏绣法”?武俊敏介绍:就是根据绘画原创稿,通过描图画样、针刺扎孔、上绷架等工艺流程,结合了祖传与师传、理论加实践、设计绣针顺线痕迹,分序其颜色,预演其针法,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加以布艺及立体制作,将武氏绣法独特的“堆骨绣”“拼布绣”“三针绣”以及“手工布艺”等技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早在2010年4月,武俊敏设计制作的以三晋文化为依托,以山西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为创作内容,立足文化之根,传承晋绣之韵的作品就在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武俊敏艺术绣品展》上展出。
为了发展壮大晋绣事业,武俊敏还开发设计出多种刺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和礼品,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如今,唐人绣坊已发展成为山西著名的大型电脑刺绣企业之一,中国品牌研究发展中心还将唐人绣坊作为“中国刺绣品牌建设示范单位”加以培育和扶持,着力打造晋绣第一品牌。
本报记者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