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县蔡家崖村传来好消息:他们用金融资产新思维,创造的农村土地“两变一转”新模式,释放了内生动力,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记者在和村委会成员座谈时了解到:蔡家崖村“两变一转”模式是他们自己归纳总结的,文字表达不一定准确,但实用实效。具体做法是:将集体所有、农民经营的土地资源,以亩平均每年2000元的价值变为资产,以户耕作的亩数折算为每年变现的资本金,集中流转到县里办的生态观光采摘园,进行托管经营增值,定期五年,每年每亩保本固定收益2000元,每个季度最后一天按年化比例打入流转户卡里,像银行和保险公司做理财产品一样,走活了乡村绿色金融新路子。
据该村村委会测算,自从2013年试验推广这种模式以来的五年中,全村总拥有的2600亩土地,按五年一个周期市盈率为基数,预评估值突破一个亿,已经有1550亩实现了流转,每年纯收益310多万元,从土地中腾出来的180个劳动力,进城务工或园区就业,每年大概收入突破1000万元,全村总计856口人,去年人均收入7000元,比2012年的2000元翻了两番还多。
据了解,随着这里文化旅游业的升温,金融资产理念的深化,庭院经济的扩展,还有1100多亩土地在一两年内,实现“两变一转”,可以保证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蔡家崖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大关没悬念。
在坐落于兴县蔡家崖村的晋绥边区纪念馆,记者在展览介绍中看到:1948年4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次土地改革纠正了极左思潮的偏差,全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走上了与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正常轨道。
来自北京中通财富和北京华雷资本的考察团现场深有感触,一位姓吴的金融博士说:“中国土地改革的正确道路是从蔡家崖出发的,在新时代下这块激情奔放的沃土,确立了金融资本的理念,创新推出的‘两变一转’新模式,一定会催生农村的新业态,引导示范中国农村实现新跨越。”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牛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