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市南中环体育路口的交通整治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不仅在路边红绿灯处有闪烁的电子显示屏,随时显示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照片,还有“您已闯红灯,请退回等待区”的语音提示。同时交警上路开始对违反规定的非机动车辆进行处罚。
驾驶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罚款20元,驾驶非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规定通行罚款20元……近一段时间以来,太原市开展了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集中统一行动。许多市民平时忽略、看似微不足道的交通违法行为,都纳入交警部门整治的重点。
随着太原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人、车辆和道路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笔者认为,作为一项社会管理措施,整治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不可能一蹴而就,期待几天的综合治理就想解决这个长期形成的不良出行习惯的确不现实。
查阅太原市关于非机动车治理的新闻,看到年年都有关于交通违法现象整治的新闻。特别是在2016年就有新闻称,太原交规出狠招,非机动车和行人违规都要处罚,当时还被外界称之为最严交通整治。时隔三年后,太原市再次向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违规现象开刀。这就充分说明,这是一场持久战。
这其中有市民交通意识依然淡薄的原因。当交警对违规行人进行罚款时,违规行人纳闷地问,逆行也要罚款?有些行人在有语音提示下,仍然径直闯红灯而过。还有的人解释是道路设置问题,如果不逆行,会多绕很长一段路,这段路规划不合理。
当然,行人违法现象的普遍存在,除行人本身法律意识淡薄外,应该说还有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处罚得较轻、缺乏专门性地方性法规等。因此,从源头上加强道路资源的统筹配置,建立具有预防作用的长效机制,制定符合太原市实际,具有引领作用的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已于5月1日起施行的《太原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这部地方性法规与每一个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有着密切关系。交警部门将通过实际执法来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
治理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不仅仅是一道社会管理题,也是一道公民素质题。常听去过日本的朋友说起那里的居民过马路的场景:既使是红绿灯处没有机动车辆通行,小孩子都不会闯红灯穿过马路,直到变了绿灯才会通行。每次听到朋友谈论这个现象并感慨国民素质好时,我们的相关部门更应该思考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长效治理办法。
但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最重要的还是要将整治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在执法过程中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和做法,边整治、边调整不完善的制度和设施,将宣传教育与交通处罚刚柔并济,下决心坚持不懈地整治与市民共建良好的交通秩序。
张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