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区域新闻·大同

脱贫路上追梦人

  “孩子,咱家的两亩苗木,在村支书的帮助下昨天全卖了,而且价格也不错。昨天,刘书记还建议咱家今年栽植丁香,这苗木市场需求大,不愁卖不出好价钱。”
  种一亩玉米收入1000元,种一亩苗木收入5000元,哪个合算?当初不大情愿搞苗木种植的村民胡桂云在村支书刘忠孝的反复劝说下,终于尝到了甜头。一遍遍数着现金,心里乐开了花,迫不及待地给远在外地打工的儿子打电话。
  近年来,灵丘县武灵镇黑龙河村的名气是越来越大,村支书刘忠孝引领村民改变种植结构,搞起苗木种植,使得30多户苗木种植户年增收上万元。现在全村苗木已经发展到了近500亩。
  村里都是旱田,种地人靠天吃饭。村党支部筹措资金,打建新机井,修复废机井,使全村五分之四的土地变成水浇地,解决旱年减产的问题。为了调动村民搞苗木种植的积极性,凡苗木种植户用水全部免费。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村民有啥事,尽管说出来。刘忠孝说:“党支部不仅要主动去‘有为’,更重要的是发挥全村人的智慧。”
  进户征求意见,召开村民座谈会,公布党支部委员电话,街头设置意见箱,黑龙河QQ群、黑龙河村微信圈就这样相继出现。特别是村微信群备受村民和党支部关注,村民们可以随时随地“参政议政”。
  住在村西临河的老党员胡法说:每逢汛期大雨,总是提心吊胆。一次党员座谈会上,抱着试试的心态,提出了修建护村大坝的建议。“当时咱也没抱多大希望,就是说说而已。你想想,那么大的工程,村子里又没钱,能办得成吗!”可令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党支部负责人向县市省跑了两个月,一条长4000多米的护村护地大坝在当年汛期来临之前就竣工了。
  村容村貌就是人的脸面,脏乱差咋能行?好!从开始实施卫生清洁工程,到街道实施地下污水处理工程,再到抓住乡村提升工程的契机,实施村标、仿古街道等一些列工程,黑龙河的颜值逐年大增。“夜间壮观的射灯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不少人来参观!”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难掩一脸的自傲。
  走进黑龙河村,给人的感觉,一个字“亮”:笔直的街道两边绿树成荫,路面整洁,身穿橘色衣的环卫工成为街头一道风景,沿街的墙体都是一面面文化墙,进城的公交车出出入入……“以前可不是这!走路捂鼻子,雨天两脚泥,进城坐车先走2里地。现在呢,全村污水地下管道处理,天然气也进了村,我们农村人和城里人没啥区别!村子里有这样的好当家人,我们感觉非常幸福。”说到村容村貌村情的变化,街头村民一脸的幸福。
  田里增收了,村里靓丽了,刘忠孝带领党员干部大干苦干,使“黄土地”有了“新颜值”。
  “接下来是街道改造成柏油路面,村庄再绿化、亮化,启动村中央“正阳龙苑”住宅楼建设。”谈到今年的规划刘忠孝如是说。 (马明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5-17期

  • 第2019-05-16期

  • 第2019-05-15期

  • 第2019-05-14期

  • 第2019-05-13期

  • 第2019-05-12期

  • 第2019-05-11期

  • 第2019-05-10期

  • 第2019-05-09期

  • 第2019-05-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